第234章 工业革命3(第3页)

 “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了,人们从蒸汽时代逐渐走向电气时代。”

 朱清谷的话让天幕下的许多人越发的沉默起来。

 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

 他们发现和这种自由、创新、冒险相比,他们所学习的所接受的一切固然也有先进性,但更多的是局限性。

 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觉得商人重利祸国,所有人也以读书学习考试为优,以商业为贱,所以要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实在是太难了。

 还有一些是他们不敢说的,那就是更多人觉得法不可轻变,遵从祖宗之法才是最重要的,也因此看到这些变革,许多人是天然排斥的。

 嬴政也点头,有些品味过来了。

 刘彻捻了捻手指,尤其是想起后面明清时候的皇帝,也隐约有些感觉。

 不少皇帝还有大臣也都有些反应过来了。

 肉食者鄙,古人诚不欺我。

 百姓不开民智固然也好,这样可以让统治稳定,但是有远见之人就会知道读书识字的人越多,就越可能选拔出贤明聪慧之人。

 而贤明聪慧之人多了,才是这个国家的上限。

 也有些人不太敢说君主的智慧又或者是任何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但是一群聪明人群策群力的智慧才是无限的。

 “也正是这样,后世国家才尽可能的让所有人学习知识和文化。”郑玄其实也早就明白了,只是现在的体悟更加深了。

 “后世大国博弈,已经不再是战争,反而在经济、文化等等方面,而研究此等方面的人才也是要这样选拔出来,读书的人多了,才能够一层又一层的选拔出来……”范仲淹有些感慨。

 “为何这些夷人能够弄这些东西出来,没理由我们不行,弄出这些来朕是不是就有钱了?”这是崇祯的想法。

 但很快崇祯就摇摇头,还是先让天下万民都种上红薯再说。

 有了红薯那就饿不死人了,是不是就少一些动乱?

 至于野猪皮,一步一步的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