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大清,挽救神幻华夏海森堡里薛定谔的猫
第342章 调和阴阳,续命治病;不疏灵气,谋财伤命(第2页)
当然!像这种反推导药品成分,普天之下,有这种医术和能力的人超过一手。
毕竟,这不仅要求深厚的医学造诣,和多年来对各类病症的钻研。
还要求对药材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对每种药材的特性了如指掌。
每一味药材,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方法。
甚至不同产地、采摘时节对药效的影响,都需谙熟于心。
甚至与其他药材结合时,产生的协同增效、相互制约等复杂反应,都得烂熟于胸。
比如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
若与当归相配,按五比一的比例组成当归补血汤。
便能气血双补,让补气生血之效大增。
可要是与藜芦相遇,二者相畏,不仅药效尽失,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危害健康。
在此基础上,在脑海中构建起了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
药材比例的分析和推算,并非简单的数字组合,而是一门精妙的艺术。
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这四味药。
不同的比例调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当熟地黄用量偏重时,滋阴补血之力更甚,适用于血虚症状明显者。
若川芎比例增加,其活血行气功效突出,对血瘀气滞导致的月经不调更为有效。
在反推导药品成分的过程中,对于药材比例的精准判断至关重要。
这需要从药剂的气味浓淡、颜色深浅、口感差异等多方面去综合考量。
比如,闻到药剂中散发着浓郁的辛香之气,便需思索可能是哪种药材及其大致用量。
是小茴香的微微甜香,还是高良姜的浓烈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