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找大族聊一下

张新大喜出迎。

 于禁身为五子良将之一,其能力自然不必多言。

 曹操前期的时候,除去诸曹夏侯之外,唯一一个能够别领一军的外姓将领就是他了。

 从最开始的攻徐州、击吕布、破高雅,到后来的张超、刘辟、黄邵、桥蕤(rui)、袁绍、昌豨等等......

 这些人全败在于禁手下过。

 其中袁绍还败了两次。

 在那场大水之前,于禁从军三十年,一次败仗都没有打过。

 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其实包括水淹七军,也不是他指挥上的问题。

 演义中把这场胜利归功于关羽的谋划,说于禁将军队驻扎在洼地,不识天时。

 等到暴雨来临之际,关羽决堤放水,水淹七军。

 这种说法纯属老罗黑人。

 不仅把于禁当成弱智,还把当时负责指挥他的曹仁也当成了弱智,顺带着也把关羽当成了弱智。

 驻军河谷之时,占高远湿,这是常识。

 江汉夏秋多雨,易发洪水,也是常态。

 就算于禁真不知道,曹仁久驻襄樊,难道他还不知道么?

 实际上,于禁当时驻扎的地方叫邓塞,是一处高地。

 敌人都没在洼地驻扎,关羽去决的哪门子堤?

 只不过谁都没有料到,那场暴雨实在是太大了。

 《庞德传》中就有记载: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汉时一丈两米三,五六丈就是十几米水深。

 于禁的部队被洪水分割在各个高地之上,士气低落。

 当时魏军又没有水军,在这种大水下连粮草都没法补给。

 再加上关羽抓住时机,出动水军的一通猛射。

 这种仗怎么打?

 没法打。

 后来于禁回归魏国的时候,曹丕就曾下诏宽慰: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其复禁等官。

 司马懿和蒋济在阻止曹操迁都时,也说过‘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这种话。

 于禁唯一的黑点就是投降这件事。

 在张新看来,这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