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昭姬,为父给你看个大宝贝!

这次巡县从三月底出发,直到五月初才回到郡府,耗时一个多月。

 郡吏们步行跟随,十分辛苦。

 张新给他们都放了几天假,又发了一些辛苦费,让他们休息去了。

 郡吏们感恩戴德。

 随后张新从蔡邕手中接过政务,开始忙碌起来。

 他先是核算了一下郡府的财政,发现在扣除郡吏俸禄、水军组建、士卒军饷等一应开支后,还足够向朝廷缴纳今年的赋税。

 再算上商队的持续盈利,用到明年秋收一点问题没有。

 于是张新大手一挥,下令免除渔阳一年赋税,与民休息。

 既然要普及教育,就得让百姓的手里有钱。

 没钱怎么读书?

 百姓们接到通知,对张新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接着张新又把甄南叫了过来,让他从本地招募一些百姓到商队中做工,创造就业。

 如今春耕已过,已经没有那么忙碌了。

 男子出来做工,家里的田地还有女子打理,误不了事。

 正巧此时造纸厂已经扩建完毕,第一批新纸已经出货,商队正缺人手。

 甄南欣然同意。

 随后张新便宅在郡府中,除了日常的政务以外,就是和蔡邕一起编写教材。

 汉时的教育制度,其实已经比较完善了。

 依照汉制,乡有小学,童子八岁入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六甲,指的是天干地支计算时日的方法,五方就是语文,书计就是数学。

 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就是人伦之礼,让童子明白长幼有序。

 小学又叫乡学,一般由乡里的三老负责。

 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小学里教的,主要就是《孝经》这类导人向善的东西,还有基础的算术,计算时间。

 一般来说,小学在秋收后开课,除去适龄童子以外,没有服徭役的成年男子,也要过来听课。

 这就是为何汉人十分注重忠孝仁义的原因。

 年复一年的洗脑,很难不注重。

 在小学之后,便是庠(xiang)序。

 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

 小学里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庠序中去学习。

 庠序,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初中,一般设在各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