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拖延(第2页)

 像这种民事纠纷,百姓一般都是先找里长或者亭长进行调解。

 就和后世的民事调解差不多。

 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告到乡有秩或者啬夫那边。

 再解决不了,才轮到县衙。

 县衙这个级别就相当于中级法院了。

 今天百姓诉讼的这些事,最多也就告到县衙为止了。

 郡府负责的一般都是死刑复核,或者冤假错案这种比较严重的事。

 像这种民事纠纷,张新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插手的。

 因为这是县令长的职权,是权力。

 若是强行插手,很容易引起县令长的不满。

 张新回到车上,看向顾雍。

 “元叹,你怎么看?”

 “百姓拦道,意在拖延君侯。”

 顾雍沉吟道:“巡县都是提前通知好的,泉州令应当早就做好了准备才对,今日之所以如此,想来是县中突发了什么不能让君侯得知的大事。”

 张新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一群成年男子,不怕误了春耕,耽误一年生计,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拦他的车驾。

 很明显,这些百姓的背后有人指使。

 能动员这么多百姓的,只有士族豪强。

 可这些人若是没有泉州令的首肯,怎么敢来拦太守的车驾?

 搞不好这背后之人,就是泉州令!

 这时典韦来报,前方百姓已尽皆散去。

 “可有民告吏者?”张新问道。

 “无有。”典韦摇头。

 张新冷笑一声,“泉州令技止于此。”

 “他只是不知君侯机变罢了。”顾雍笑道。

 数百百姓拦路,若是换个爱惜名声的、亦或是喜欢表现的太守,恐怕就要停下来接受诉讼了。

 这么多案子,既要听取诉讼,又要调取证据,还要判罚公正,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下不来。

 可张新的一句‘太守不可越权’,就轻易的破解了这招。

 “元叹,你持我节杖即刻前往泉州,看看是怎么回事。”

 张新拿过一旁的节杖,递给顾雍,“若是有事,你可随机应变,等我来到。”

 节杖是天子信物,按照礼制,只要是公务,就要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