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借兵(第2页)

 乌延经他提醒,脑子也冷静了下来,看向那位随从。

 随从道:“我等进城的时候打听过了,黄巾一共来了五千多人,但其中有许多工匠和家眷,能战之兵大约有四千余。”

 “四千余兵,又有城池据守。”年长首领看向乌延,“单凭我部恐怕攻不破渔阳啊......”

 “竟有四千余人?”

 各部首领闻言顿时没了战意。

 先前听那随从说,这支黄巾是从冀州败退而来,他们还以为没多少人呢。

 右北平郡的乌桓,就算把能战的男人全拉出来,最多也只能凑个两千来人。

 两千人去攻打拥有四千人驻守的城池,打个毛啊?

 “那就去借兵。”乌延道:“去其余三部大人处借兵。”

 年长首领沉吟道:“如今天寒地冻,三部大人未必愿意借兵。”

 乌延犹豫了一会,咬牙道:“那就将我的宝物送给他们,再和他们说,出兵的粮草由我担了!城破之后,所获之物我一概不要!”

 对乌延来说,这一仗他必须打,也必须现在就打。

 乌桓人崇尚强者,部落大人之位并不是父死子继,而是‘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也就是勇武过人,能用武力平息争端的人,才会被推举为大人。

 他受此奇耻大辱,若不报复,威望会受到严重打击,这将直接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其次,张新还说过,待到春暖花开时,他会领兵来攻。

 乌桓人自汉武帝时期,便内迁到了幽州,经过近三百年的演化,逐渐演变成了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

 到时候各部要忙春耕,还要给牛羊等牲畜配种,哪能分得出人手来管他?

 张新的这条计策,可以说是完美的利用了乌桓人的特性,逼迫乌延不得不在寒冬腊月,强行起兵来攻。

 乌延攻与不攻,都是两难,而张新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王柔的一件女裙罢了。

 “也只能如此了。”

 计议已定,乌延一面准备粮草,一面派人去向三部大人求援。

 使者来到柳城面见丘力居,将乌延准备的宝物献上。

 丘力居听完使者的请求,沉吟道:“四郡乌桓同气连枝,汗鲁王遭此劫难,我本该出兵相助,可奈何如今天气严寒,我部粮草不足,有心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