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六十二)(第3页)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师父,您这一说,我感觉这旋覆代赭汤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药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使命,共同来治疗这个病。”
张仲景仙师点了点头:“没错啊,中医就是这样,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就像咱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
有一天,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好奇地问:“仙师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外面的症状还没消停呢,结果医生一个劲儿地给他用泻药,这一泻可好,热邪和内湿勾结在一起了,开始拉肚子,这可咋整啊?”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胡子,笑眯眯地说:“哈哈,小家伙,这可是个经典病例哦。太阳病嘛,就是感冒那些头疼脑热、恶寒发热的症状。本该发散解表,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攻下,脾胃可就遭殃了。脾胃一弱,水湿不化,热邪趁机捣乱,拉肚子就成了必然。这时候,要是拉肚子拉个不停,肚子还胀得硬邦邦的,感觉里外都不舒服,那就得用上咱们的桂枝人参汤啦!”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桂枝人参汤?听起来好高大上啊!快说说,这方子怎么配?”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桂枝人参汤,简单说,就是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这五味药。咱们古代的一两,换算到现在大约是5克,所以啊,你得准备桂枝20克(四两)、炙甘草20克(四两,记住哦,甘草要炙过,就是炒一下,这样药性更温和)、白术15克(三两)、人参15克(三两,这里的人参可是好东西,补气圣品)、干姜15克(三两)。这五味药,那可是各有千秋,咱们一一说来。”
“先说桂枝吧,这家伙可是解表散寒的高手,还能温通经脉,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小太阳,把体表的寒气都给赶走。而且啊,它还能调和营卫,让身体的防御系统恢复正常工作,不再让那些外邪有机可乘。”
“甘草呢,中药里的‘和事佬’,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润肺止咳,还能调和药性,让其他药材更好地发挥作用。炙过的甘草更是温柔,不会太过刺激脾胃。”
“白术,这可是健脾燥湿的行家,专门对付那些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水湿不化。吃了它,脾胃就像被烘干机烘过一样,干爽舒适,湿气无处遁形。”
“人参嘛,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简直就是身体的小宇宙能量包,吃了它,人立马精神抖擞,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不过这可是自然的、温和的鸡血哦!”
“最后说说干姜,这家伙可是温中散寒的猛将,能把脾胃里的寒气一扫而光。而且啊,它还能回阳救逆,遇到那种阳气快没了的危急情况,干姜可是能救命的。”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哇,这五味药组合起来,简直就是超级英雄团队啊!那怎么煎药呢?”
仙师笑着点头:“没错,这就是中医的智慧,讲究的是团队作战,互相协作。煎药嘛,你得先找个大锅,装上大约9升水(换算成现在,大约是9000毫升,不过家里煮药不用这么精确啦,大概估计一下就行)。然后把除了桂枝以外的四味药先放进去,大火煮开,小火慢炖,煮到剩下大约5升药水(5000毫升左右)。这时候,再把桂枝加进去,继续煮,直到药水浓缩到3升(3000毫升),也就是大约三碗的样子。把药渣过滤掉,分成三份,早上一份,中午一份,晚上再来一份,温温地喝下去,保证药到病除。”
小弟子听得哈哈大笑:“仙师,您这讲解方式真是太逗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方子真的能治好那种又拉肚子又感冒的怪病吗?”
仙师拍拍小弟子的肩膀:“那当然啦!桂枝人参汤可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方剂。它既能解表散寒,解决太阳病的外证,又能温中健脾,止住拉肚子。内外兼修,双管齐下,自然药到病除。不过啊,记住一点,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同样的症状,不同的人,用的方子可能就不一样。所以啊,学中医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灵活运用,才能成为真正的‘小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