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五十四)(第2页)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你想啊,太阳病,那可是外感风寒的大事儿。得了这个病的人啊,就像是被冬天的寒风冻成了冰棍儿,全身都不得劲儿。这时候,如果病了两三天,还躺不下,非得起来蹦跶,那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
“首先啊,咱们得明白,心下这个地方,那可是脾胃的领地。脾胃是干啥的?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管着吃饭喝水、消化吸收这些大事儿。太阳病一来,风寒邪气就像是一群不速之客,闯进了咱们的身体。这时候,脾胃要是再受点委屈,比如说吃了点寒凉的食物,或者身体本身就有点虚寒,那心下这块儿可就热闹了,得,结块儿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在说:“哇,这么神奇?”
仙师继续笑道:“别急,还没完呢。这时候,你要是一摸病人的脉,哎呀妈呀,微弱得跟小猫叫似的,那就说明这病人本来就有点虚寒底子。这时候,要是有个糊涂大夫,一看病人躺不下,就以为是肚子里有积食,非得给开一剂泻药,想把那“积食”给泻出去。哈哈,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为啥?因为这时候病人的脾胃本来就弱得跟纸似的,你再一泻,那脾胃就更受伤了。要是泻得厉害了,把身体里的正气都给泻没了,那邪气可就得意了,它们会在胸膈这块儿安营扎寨,形成结胸。结胸是啥?那可是中医里的重症啊,相当于身体里的交通大堵塞,气血都运行不畅了。到时候,病人就得受罪咯!”
小弟子一听,吓得吐了吐舌头,仿佛在说:“妈呀,这么严重!”
仙师看他那样子,又笑了起来:“不过啊,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这样。要是泻得没那么厉害,邪气还没来得及形成结胸,那它们就会跟着泻下的大便一起跑出去了。但是啊,这时候病人还是会拉肚子,而且拉出来的都是热乎乎的,还带着邪气呢。这种拉肚子啊,咱们中医叫它‘协热利’。虽然听起来吓人,但总比结胸要好治多了。”
小弟子一听,这才松了口气,但是又忍不住问道:“那仙师啊,这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到底该咋治呢?”
仙师微微一笑,说道:“治这个病啊,咱们得先辨证。要是病人心下结块儿、脉象微弱,那就说明他脾胃虚寒。这时候啊,咱们得用温中的方法,给脾胃加点暖气儿,让它们暖和起来。比如说啊,可以用点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之类的方子,把脾胃里的寒气给驱赶走。脾胃一暖和啊,那心下结块儿就会慢慢散开,病人也就能躺下睡觉了。”
“但是啊,要是病人已经泻下了,形成了结胸或者协热利啊,那咱们就得另想办法了。结胸啊,那可是个大工程,得根据具体情况来治。协热利呢,咱们可以用点清热利湿的方法,把身体里的邪气给排出去。总之啊,中医治病啊,就像打仗一样,得根据敌人的情况来制定战术才行。”
小弟子一听,连连点头,仿佛在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仙师看他那样子,满意地笑了笑,然后又说道:“不过啊,小家伙,你得记住,中医的学问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你得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才行。就像咱们吃饭一样,得一口一口地吃,才能吃饱吃好。学医也是这样啊,得一点一点地学,才能学成大家。”
小弟子一听,连忙躬身行礼道:“多谢仙师教诲,弟子一定铭记在心!”
仙师哈哈一笑,挥了挥手道:“去吧去吧,好好琢磨琢磨去!”
于是啊,小弟子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仙师的房间,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啊。他想着:“原来中医这么有趣啊!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医,成为像仙师一样的大医家!”
有一天,小弟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一脸好奇地问:“师父啊,我一直对太阳病下之后的那些变化感到困惑,您能给我讲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