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四十八)(第2页)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那个乐呵,心想这小子真是求知若渴,连这么专业的问题都搬出来了。于是,他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髯,故作神秘地说:“小徒啊,这事儿说来话长,但为师今天就给你来个速成班,保证让你一听就懂,一懂就难忘!”

 “首先啊,咱们说说这‘脏结’。你想啊,咱们人体里的脏器,那可是娇贵得很,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它们就得闹意见。这‘脏结’呢,就像是脏器们集体罢工,抱团取暖的表现。怎么判断呢?很简单,你伸手一摸脉,寸脉(就是靠近手腕那儿)飘飘忽忽的,浮在上面,像是气球一样轻飘飘的;再往下摸,到了关脉(手腕中间那段),哎呀,又细又沉还紧绷绷的,就像摸到了一条冬眠中的小蛇,那感觉,啧啧,绝对让你难忘!这时候,你就可以拍板了——没错,这就是‘脏结’!”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哇,师父,您这形容得太生动了!那我以后摸脉,是不是还得准备个捕蛇夹啊?”

 张仲景仙师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哈哈,小徒啊,你这想象力也是没谁了!不过啊,记住这种感觉,确实对诊断有帮助。好了,咱们接着说这‘结胸’。这‘结胸’啊,就好比咱们胸口堵了块大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你摸上去,那叫一个疼啊,简直是痛不欲生!这时候你再把脉,寸脉还是浮的,像是湖面上飘着的叶子;但一到关脉,嘿,直接沉到水底去了,沉得跟潜水艇似的。这时候,你就可以宣布了——恭喜你,又解锁了一个新病症,‘结胸’是也!”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忘插科打诨:“师父,那我以后是不是得随身带着个潜水表,专门用来测关脉的深度啊?”

 张仲景仙师笑着摇了摇头:“小徒啊,你这脑回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话说回来,中医诊断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脉象只是其中一部分。咱们还得结合病人的症状、体质、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就拿这‘脏结’和‘结胸’来说吧,虽然它们脉象相似,但病因病机可大不相同。‘脏结’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所致,治疗起来得从调理脏腑、活血化瘀入手;而‘结胸’呢,则多因外感邪气,痰饮内停,阻滞气机所致,治疗时就得驱邪化痰、理气宽胸了。”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师父,您这么一讲,我就全明白了!原来中医诊断是这么回事儿啊,既深奥又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像您一样厉害的中医大师!”

 张仲景仙师欣慰地笑了:“小徒啊,你有这份心,为师就放心了。记住,中医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你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来问:“师父,那个啥,脏结是个啥玩意儿啊?”

 张仲景仙师的身份可不是浪得虚名,于是故作高深地回答:“哦,脏结啊,这个可是个高大上的概念。咱们的五脏六腑,各有各的脾气,寒热不均,就容易出问题。这脏结呢,就是五脏里面某个小调皮捣蛋鬼,不按规矩出牌,搞得气血不通,然后各种症状就来了。你得记住,虽然说是气结,但其实是血在捣乱。”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张仲景仙师继续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他解释:“你想啊,如果肝脏这个小淘气包闹别扭了,那它就会两胁痛,还会让你忍不住想吐。这时候,你摸摸脉,发现脉沉弦还带点结,那就对了,这就是肝脏在跟你抗议呢!这时候咋办?咱有妙招,那就是吴茱萸汤!”

 小弟子眼睛一亮:“吴茱萸汤?听起来好高大上啊!怎么做?”

 张仲景仙师微微一笑,开始详细讲述这吴茱萸汤的制作方法:“首先啊,你得准备吴茱萸一升,古代的一升换算成现代就是50克,咱们为了方便记忆,就按照一两等于5克来算,那就是10两吴茱萸。再准备人参三两,也就是15克;生姜六两,30克;大枣十二枚,记得要劈开哦,这样煮起来更有味道。把这四样宝贝一股脑儿地放进锅里,加上七升水,也就是3500毫升,然后开煮。煮到剩下两升,也就是1000毫升的时候,把药渣过滤掉,剩下的药液分成三份,每次喝一份,一天喝三次,保证你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