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四十六)(第3页)

 还有啊,看病这事儿,不能光看表面现象,得深入探究病因。就像咱们有时候头疼,可能是没睡好,也可能是感冒了,还可能是颈椎病闹的。你得仔细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所以啊,小徒儿,你要想学好中医,就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一代名医哦!”

 有一天,小弟子一脸懵懂地跑过来,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张口就问:“师父啊,我有个问题困扰多时了。您知道太阳病,要是拖了个十几天,心里头老是觉得暖暖的,还想吐,这该咋整?有啥方子能救救急吗?”

 张仲景仙师一听,嘿,这小子今儿个是遇上难题了,不过这难题嘛,对于咱们这位张仲景仙师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他清了清嗓子,悠悠道来:“小家伙,听好了啊。太阳病这东西,要是拖上个十几天还没好利索,心里头觉得暖洋洋的,还想吐,胸口还隐隐作痛,大便呢,反而稀稀拉拉的,肚子也稍微有点儿胀,整个人还闷闷不乐,烦得跟猫爪子挠心似的。这时候啊,你得先想想,之前是不是吐得厉害,或者拉得凶?要是这样,那咱就用调胃承气汤来搞定它。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别瞎凑热闹,这方子可不对症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哎哎哎,等等等,师父,您说的这调胃承气汤,听着挺高大上的,到底是何方神圣啊?能不能详细说说?”小弟子一听,眼睛立马瞪得跟铜铃似的,一脸期待地看着张仲景仙师。

 “哈哈,瞧你急的,这就给你细细道来。”张仲景仙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继续说道:“这调胃承气汤啊,可是个老古董了。它里头有三味药,分别是炙甘草、芒硝和大黄。炙甘草呢,就像是个温柔的妈妈,能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还能补脾益气,让你的小身子骨儿更强壮;芒硝呢,就像是个急性子的消防员,一遇上热啊、燥啊,它就冲上去,清热泻火,润燥软坚,把体内的火气和燥气都给灭了;大黄呢,那就更厉害了,它就像是个超级清洁工,能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把肠道里的垃圾和毒素都给清理出去。这三味药一搭配,那简直就是黄金组合,专治各种肠胃不爽!”

 “来来来,咱们再聊聊这制配方法。古代的一两啊,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克。所以这方子里的炙甘草就是10克(二两),芒硝呢,就是25克(半斤),大黄则是20克(四两)。制作的时候啊,你得先把炙甘草和大黄放到锅里,加上三升水(大约就是六瓶矿泉水的量),然后慢慢煮,煮到只剩下一升水的时候,就把药渣捞出来。这时候,再把芒硝加进去,稍微用小火再煮个一两分钟,让芒硝充分融化。最后啊,把这汤药温温地一口气喝下去,就像是在给胃做个温柔的spA,保证你喝完之后,整个人都舒爽多了!”

 “哎呀妈呀,师父,这方子听起来好厉害啊!不过,这芒硝的量也太大了吧,不会导致拉肚子拉到腿软吗?”小弟子一听,吓得差点儿没跳起来。

 “哈哈,你这小子,就知道瞎操心。放心吧,咱们中医讲究的是个平衡,这方子里的每一味药,那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搭配的。芒硝虽然量大,但它有炙甘草和大黄在旁边打辅助,一个能调和药性,一个能润肠通便,三者合力,就能在保证药效的同时,避免副作用。所以啊,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喝,保证你喝完之后,不仅不会拉肚子,反而会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不过啊,话说回来,这方子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要是你只是单纯地想吐,胸口痛,大便稍微有点儿稀,那这就不是柴胡证了。为啥呢?因为呕吐往往意味着胃气上逆,这时候再用调胃承气汤这种攻下的方子,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会把你的胃给伤得更惨。所以啊,咱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得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可不能瞎胡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