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郭建军的心思,国营饭店的馄饨

 郭建军回家的具体时间,郭家人并不清楚。 

 而他回来之后,也没有直接往家里赶,而是在县里战友那里暂时落了脚。 

 虽然如今人人崇尚绿军装,但是郭建军出门也没有穿上军装,这是一种荣耀不错,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种负担。 

 刚才在供销社里的那种情况,他要是穿着军装的话,不发扬风格也要发扬风格,不论他是不是真的排了很久的队,为人民服务嘛。 

 郭建军去当兵,老实说,一开始不是因为什么信仰和向往,那是为了给自己谋一个前程,是冲着部队里面的那一碗饭去的。 

 离家那年他十九岁,正是吃不饱要长个子的年纪,郭建军一个不上不下的老三,父母不太看得上,自己要是再不想个办法,一辈子浑浑噩噩就那么过去了。 

 于是郭建军就这么走了。 

 当了兵,有津贴,第一年每个月有六块,拿到手里还没捂热,老家那边就来信,家里要用钱,让他这里有多少汇多少回去。 

 郭建军汇了五块回去。 

 从此以后,他的津贴就成为了郭家的血包,只有贴回去的,没有拿回来的。 

 一封封催钱的信件,变成了飞过来落在他身上的一块块石头。 

 衣服坏了、薄了、鞋子裂了,受伤了、生冻疮了这些从不在郭家人关心的范畴里。 

 但是郭建军依然雷打不动的每个月汇钱过去,一般是五块给自己留一块,有时候家里催得急,连一块钱都不给自己留,全汇了回去。 

 时间久了,战友们就知道了,这小郭,有点实心眼。 

 孩子怎么就这么实诚呢,部队里面也很辛苦的,家里人是要照顾,但是照郭建军这样有去无回的送钱送票,实在是让人看着寒心。 

 真关心孩子,不说送多少东西,哪怕口头关心一下呢? 

 郭家的一份份来信上面,一开始还会费心措辞,后面就只有直白冰冷的‘汇钱’两个字。 

 部队里面没有秘密,郭建军的事情,渐渐地,被更多人知道。 

 领导也知道了,听着就挺牙疼的。 

 谁的兵谁心疼,一个综合素质挺不错的兵在自己手底下过得跟小可怜一样,本来只是看看听听,后面郭建军的表现越来越好,越来越突出,领导就有点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