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37)(第3页)

 他若不能做到最好,一旦大王询问答不出来,那后面可是有着不少虎视眈眈盯着他的人。 

 所以别说是新近崭露头角的李离了,就连不少表现出色的小将,陈越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家世背景。 

 博闻强记,这是能在嬴政身边待下来,最基本的功底了。 

 听着陈越的讲述,扶苏不禁沉默了些许,都说穷文富武,可在这个时代,其实是穷武富文。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武道盛行,只要稍有些钱财,便能够得到入门的机会。 

 再不济,哪怕贫穷人家,半点钱财没有的,那也可以从军,得到练武的机会。 

 相比之下,学文难度却要大得多,竹简沉重,会的人拥有的人,本来就少,传播不易,抄写也不易。 

 再加上除了儒家,还有墨家,讲究有教无类,能够收下贫寒学子,其他各家学说,基本上都有门槛。 

 而且那门槛还不低,以法家为例,那么多书籍,都要通读背诵,哪里是一般人家能够学得起的。 

 所以儒家能够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在这个时代,儒家弟子是最多的,他的学说传播也是最广泛的。 

 在这个半封建半奴隶制的社会,底层的庶民,想要出人头地,是非常难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而且倾家荡产,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李离的父亲,就没能看到儿子成功的那一天。 

 在扶苏和陈越说话的这功夫,那边的试验结果也已经出来了。 

 其实这并不复杂,几人都是骑术精湛之辈,几乎是一上马就感受到了,这所谓马鞍的好处。 

 不用加紧马腹,浪费体力,更是有着马鞍能帮着稳固身形,那原本很多不容易做的,高难度动作,这会就要变得容易很多。 

 之所以还用了这么多时间,更多的还是因为几人又在马上比试了一下,主要是指不服气的王贲和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