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31)(第2页)

 这不单单让秦君的士气高涨,也让家中有从军的百姓们,生活要好过很多。 

 不但能吃得饱饭,甚至还能扯两条布,做几身衣裳。 

 更别说,嬴政这两年还实行了,将士可以用军功送孩子来咸阳新修建的学宫,学习律法以为秦吏的政策。 

 这固然是为了将来一统六国,官员不够的情况做准备,可对于那些底层百姓而言,却无疑是多了一条向上的渠道。 

 哪怕需要的军功很多,哪怕换了这个机会,拼死杀敌得来的军功就会被清空,甚至孩子去到学宫,还要经历一次次考试。 

 必须得通过这个考试,才能派到地方为官,而这个考试,严格到每年只有七成的学子能通过。 

 可哪怕有着这么多的条件,却仍旧激起了无数人的热情,多少人甘愿连命都不要,就为了换取这一个机会。 

 父辈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当真是甘愿付出一切的。 

 而正因为如此,嬴政在秦国军队,还有百姓们中的威望,高到后世很多君主无法想象的程度。 

 自然站在秦王嬴政对立面的昌平君,就成了邪恶的反派。 

 若说当年吕不韦因为嫪毐之事黯然下台,还有人为其鸣不平,也有不少百姓觉得吕不韦冤枉。 

 那到了昌平君这里,就没有一个百姓会同情对方了,因为吕不韦对秦国是真的有功绩在的。 

 若非这位托孤重臣的呕心沥血,便没有嬴政能统一六国的底气,相比之下,昌平君简直连可比性都没有。 

 昌平君及其党羽的清洗行动,持续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这是自大秦宣太后起,便扎根在秦国的强大楚系贵族势力。 

 左右了秦国三代君王,甚至是左右过大秦君主人选的楚系贵族,自此在大秦彻底的落下了帷幕。 

 不要前朝反叛的昌平君等人,就连后宫的华阳太后,没了前朝的支持,也没了强硬的底气。 

 说起来简单,但实则从昌平君实现反叛计划的开始,到最后结束,已经过了有半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