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秦长公子扶苏(22)(第3页)

 对此,扶苏除了乖乖点头,甚至不敢反驳一句,生怕引起嬴政的应激反应。 

 其实要他说,也不怪嬴政这么担心,秦国的长公子扶苏,确实是被儒家给教歪了。 

 作为儿子,扶苏处处顶撞君父,时常气得始皇七窍生烟。 

 作为秦国朝廷上下包括嬴政都默认的太子,扶苏在以法立国的秦朝,却推崇儒学,还总是反对嬴政的政策。 

 可以说,只把扶苏发配去上郡,还是给蒙恬这样的始皇亲信做监军,那都是始皇仁慈了,还肯再给扶苏一个机会。 

 但凡换一个朝代,像是扶苏这样的逆子,那都是作为君父所无法容忍的。 

 战国时期的儒家,并不像是后世的儒家,已经被曲解了一些真意。 

 这个时期的儒家,讲究礼乐射御书数,里面确实有不少的人才。 

 而且相比于有着一定门槛的法家,亦或者完全没有门槛,却讲究兼爱非攻的墨家,儒家的思想对于君主来说,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若不然,汉武帝也不会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儒家有用归有用,却不代表着你扶苏可以只用一个儒家啊。 

 秦国是以法立国,法才是秦国的基础,就算是始皇那样的威望地位,都不能做到一下子改变立国根基。 

 更何况是你扶苏,一个还没被立为太子的长公子呢? 

 作为君王,本就应该什么学说有用,就用什么,像是嬴政一样,他用法家,可没有完全排斥其他学说理论。 

 若不然,作为儒家的淳于越,也不会有机会成为扶苏公子的老师。 

 这足以证明,始皇其实并不排斥儒家,他厌恶的,只是明明想让扶苏学学儒家思想,可自己这位长子,却直接被儒家给洗了脑。 

 李斯明明是扶苏的岳父,却被其逼得直接站到了对立面去,这难道只是李斯的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