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学校,学生,老师(第2页)
叶潇男有的是时间去培养这些孩子。
另外,他既然是自己办的学校,就要因材施教,将各种先进理念和对家乡的热爱灌输给孩子们,不愁他们将来不回来建设家乡。
哪怕是真出来几个贪慕外面花花世界的叶潇男也认了,这些人去外面,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其实,叶潇男也考虑过对农村成年人进行扫盲和其他教育,但他明白,和教育孩子相比,这实在太难了。
不是他看不起农村人,而是他们多年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远不如孩子的思想容易转变和接受。
所以,叶潇男打算先以强硬的态度和粮食的诱惑,让大人们先支持孩子安心接受教育。
等孩子长大些,再创建文盲班,让农民们多少懂些道理,将来还是要靠这些孩子来建设学校。
不过,学校的事情虽然即将落实,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师资力量。
一所学校要是没有老师,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叶潇男已经让冉秋叶去打听有没有愿意来这边任教的老师,可暂时还没有什么结果,主动想来的人寥寥无几。
但他并不怎么担心,因为在这段时间,他已经安排了两个人专门留意这方面的人才。
叶潇男转头对陈小虎说道:“给蔡全无递个话,明天我去同梦酒馆‘喝酒’,让他把徐慧珍叫上。”
经过这两个月,蔡全无和徐慧珍已经为叶潇男网罗了不少人才。
这些人才涵盖建筑、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甚至还有一些身怀各种特殊本领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拥有较高学历。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来,去当小学老师都绰绰有余。
毕竟在这个年头,当老师不需要教师资格证,初中毕业水平都能去农村教孩子,更别说他们了,教这些孩子完全不在话下。
叶潇男之前一直没有主动联系这些人,是因为西城区现在整体还在建设,这些人来了暂时也帮不上什么忙。
可现在不一样了,学校快好了。
叶潇男打算趁着西城区还在建设,各种建筑物尚未完工之前,先让这些人到学校任教,过渡一段时间,等日后再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专长。
次日,同梦酒馆。
徐慧珍将一叠档案递给叶潇男。
“叶厂长,按照您的要求,这两个月我这小酒馆拢共‘喝醉’了八个人,其中有三个是下放的师范老师,两个是因成分问题被医院开除的医生,还有三个是城里工厂技术科挨批的‘臭老九’。”
接着,她略带傲娇地说:“除了那位张老师比较坚持,非要看到学校实景才肯点头,其他几个人都没问题。”
叶潇男眼睛一亮,点了点头。
两个月的时间,徐慧珍就帮自己找到了八个人才,虽说其中几个情况特殊,但老师和医生正是自己目前最稀缺的资源。
这时,蔡全无也递给叶潇男一个档案袋,平静说道:“我这边这两个多月,也找到了不少有意向过来参与建设的人,资料都给您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