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八五解剖老师
第一六五七章 江重机床研究所(第2页)
“你们之中谁的年龄最小?”n
孙健扫视一遍,没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顿时明白了。n
“董事长,我、叫高瑞琪,今年32岁,1994年从华科大机床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重,现在是数控工程师。”n
“董事长,我、叫韩嘉毅,今年也是32岁,我是高瑞琪的同班同学,一起分配到江重,现在也是数控工程师。”n
后排两个年轻人同时站了起来,有些紧张。n“请坐下!”n
“彭总,江重从哪年开始不招收大学毕业生了?”n
江重连续出现亏损,实施减员增效、债转股和改制,不得不出售200亩土地,用于安置近6成的职工算断工龄回家,男职工50岁、女职工45岁一刀切,研究人员保留下来,哪有钱和编制招收新的毕业生?江重的人才断了档!n
“董事长,从1995年开始,小高和小韩是最后一批录用的大学毕业生。”n
彭世林一脸苦笑,高瑞琪那批来了6个,如今就剩下他们2个;近10年来不仅没有引进毕业生,还跑了30多个毕业生。n
“龚主任,江重机床数控系统室下辖哪些研究部门?有多少名研究人员,水平同发那科和西门子相比,相差多少年?”n
45岁的机床数控系统研究室主任龚林是江重子弟,下过乡,回来进江重厂当工人,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1年从江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分配回到江重机床研究所,从事数控系统的研究工作,当时还没有机床数控系统研究室。n
“董事长,下辖机床软件开发组和机床安全控制研究组,有19名研究人员,不能同发那科和西门子相比。”n
龚林一脸苦笑,但内心充满期望,只要华人首富控股江重,一切都会巨变。n
“龚主任,发那科的数控系统研究所由哪些部门组成,有多少研发人员?”n
隔行如隔山,不懂就问,虽然孙健看了几本有关数控机床的书籍,询问了有关技术专家,在网上浏览了一番有关方面的网文,但没有找到发那科和西门子数控系统研究所有关的信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