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八五解剖老师

第一六五二章 控股江城重型机床集团(一)(第2页)

这18家国有机床厂曾经有着明确的分工,在机床行业中划定了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轻易不越线。n

“一五”期间,由一机部二局(机床局)直辖统御,中国构建起由18家重点国企(十八罗汉)、8家科研院所(七院一所)组成的机床工业体系。n

新中国第一台车床(沈一机)、第一台卧式铣镗床(沈二机)、第一台数控龙门铣(齐二机)、第一台三座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北一机)……全都是十八罗汉们的杰作。n

江城重型机床厂是制造重型和超重型数控机床的大型骨干企业,曾被誉为机床制造业的“亚洲明珠”。n

十八罗汉一度代表着中国机床行业技术和规模的最高水平。n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中国开始大量引进日、德、美的数控机床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机床行业的技术差距。n

济一机与日本山崎马扎克率先合作,开创了机床业国际合作的先河;之后,沈二机与德国沙尔曼、齐一机与德国瓦德里希·济根等纷纷合作……n

改革开放后,市场格局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改变,江城重型机床厂开始开发数控机床,1984年,成功研制出Ck5240A型数控立式车床,这项成果提高了机床加工精度和性能,能够加工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紧密零件。n

1986年江城重型机床厂下放到江城市,成为副厅级企业;1987年拥有职工9877人;1989年,被授予“国家一级计量单位”。n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让十八罗汉一度功力暴涨,由于受制于《瓦森纳协定》,五轴以上机床技术对国内禁运!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学习不能持续。n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幅降低关税,进口机床纷纷涌入国内,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机床技术水平的十八罗汉经不起市场冲击,不是改革转制,就是破产重组;七院一所也转型为企业,各谋生路。n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国内机床行业竞争加剧,江城重型机床厂在技术创新上投入不足,产品逐渐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未能及时调整,导致效率低下,成本高企,企业负担加重,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市场份额大幅下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