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时光飞逝,日新月异【尾声5】

第629章时光飞逝,日新月异【尾声5】

经年日异。

春去秋来。

明,这个结束前元统治,重塑山河的汉家王朝。

在时间的长河里,静静的流淌着,开始向着未知的方向前进着。

被圈入昌平书院,由世宗皇帝御笔赐名的书院山。

如今早已在几届学子的植树下,山体郁郁葱葱,层林茂密。

春日里山有桃,冬日里腊梅盛放。

苍松掩隐在陡峭处,傲立一隅。

时间,总是世人最难把握住的东西。

在漫长的长河中,时间的变化会被动显得不明显。

而放在万历一朝初期。

这种变化,却又会被无限的放大。

呜呜呜……

远方。

在山下绿荫中,传来了汽笛的呜咽声。

山巅之上。

一名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刚刚从山下爬上来,站在山巅的观景亭外。

“父亲。”

“黄爷爷今早寿终正寝,已经派人往宫里传信,母亲正带着人准备后事了。”

年轻人抬头看了眼坐在亭子里喝茶的父亲,默默的回头看了眼山下。

亭下。

严绍庭忽然恍惚了一下,抬头之后,脸色有些不确信的看向与自己早早爬山观览日出,一同饮茶的徐渭。

后者神色亦是有些哀伤显露,而后点了点头。

“人生几个得寿终正寝,此乃黄公公修来的福分。”

徐渭说了句,便低头喝着茶。

而如今已经蓄上了三寸胡须的严绍庭,脸上也不再见到过去的年轻,神色也更为威严了些,眼神里透着深邃。

他亦是轻叹一声,放下茶杯看向亭外。

见到父亲看过来。

严无忧立马收回心神,又上前一步:“爹,是否要让祖父和二叔回来”

如今已经长成十五六岁的严无忧,仿若就是过去的严绍庭。

年轻。

英朗。

眉宇间透着英气。

只是虽然皇室那边几次催促,希望其能入朝做事,但都被严家以其乃为昌平侯家系,不可僭越礼制,给挡了回去。

严绍庭点点头:“你祖父如今依旧担着国子监的事,近来似乎要推科考改制,此事不急着告知他,等黄公公入殓下葬前再去人告知,回来送一遭旧人即可。”

严无忧琢磨了下,这才领命道:“那就先将二叔喊回来”

严绍庭却是摇头:“你二叔如今宿卫宫廷,皇上身边离不开贴己的人护卫,让你弟从国子监请假回来,代父操理家事。”

严无忧依旧是点头领命。

随后便默默的站在一旁,等待着父亲和徐先生是否还有吩咐。

严绍庭则是又长叹一声。

“这是第几个了”

徐渭侧目看向了他,低声道:“人生在世,终有生老病死,您也不必太过挂怀。”

严绍庭却是摇摇头:“前些年祖父薨逝,那一阵子我只觉得恍惚,若非国事繁重,离不开身,我当时便要随着父亲一同丁忧为祖父守孝。后来是聂老夫子,再是钱老夫子,吕公公也走了好几年,如今又到了黄锦。”

如今也已经年事已高的徐渭,头发白了大半,倒是对这种生死之事看的从容。

他笑着说:“若是我等都成老不死的,他们这些年轻人又如何能长大”

说罢。

徐渭便将目光看向站在一旁的严无忧。

严家如今在朝为官的,只有依旧担着首辅之位的严绍庭,和丁忧三年之后回朝依旧担任国子监祭酒的严世蕃。

而严无忧作为严家第四代,却只是挂着几份官职,领着俸禄。

但也没有因此落下什么。

这孩子样样都好。

经学自小是跟随聂老夫子等人学习,大了一些又跟着帅嘉谟这些人学习新学,而且还从小就跟着他二叔,也就是大明朝独一位的那个龙虎大将军严鹄学习武艺。

文武双全。

完全配得上他。

这几年严家的门槛更是被京里京外的文武官绅大户给踏平了。

严绍庭却是眯着眼哼哼了两声:“只是觉得时光如梭,过去不曾觉得,如今倒是起了几分贪心,不愿随岁月老去罢了。”

已经稳坐大明内阁首辅多年的他,到底还是沉稳的。

言罢。

他便看向严无忧。

“皇帝近来如何”

虽然儿子不在朝中供职操事,可他也没阻止对方时常被皇帝召唤入宫。

小皇帝需要玩伴,即便长大了也总需要几个贴心的,能说些心里话,将皇帝身份暂时放在一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