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再打一次江山!(6K大章)(第2页)
“胡龙川!”
李春芳终于怕了,急声开口,打断了胡宗宪尚未说完但意思已经明显的话。
他的眼里带着不安和惊恐。
胡宗宪则依旧是神色自若,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的看着李春芳。
终于。
李春芳软软的坐下。
他低着头,肩头有些颤抖。
沉寂许久后,李春芳重新抬起头。
“朝廷广释仁政,南直、浙江摊丁入亩、一体纳粮,定会繁杂如麻,老夫……老夫亦可担事,为朝廷分忧,缓江南人心动乱浮躁。”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
李春芳俯身看向胡宗宪:“老夫还有一幼女正待字闺中,可送入昌平侯府!老夫长子一房,另有孙女几人,亦可尽都送入宫中,敬奉天家!”
看着为求自家活路,要将整个江南出卖做带路党,还要将家中女子都送去京师的李春芳。
胡宗宪默默一叹。
他摇了摇头道:“少师既然已经来了南京,不妨多住上些日子。本官近日亦要上疏朝廷,禀明近来江南诸事。届时……”
在李春芳期待的注视下。
胡宗宪终于是继续说道:“李少师今日所言,本官可代为一并禀明中枢。”
毕竟是前任内阁辅臣,如今还带着三孤少师的尊荣。
自己不可能真将兴化李家抄没问斩,朝廷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至多也不过是如当初对待徐阶一样将其流放千里之外。
如今李春芳要在江南当带路党,要把家中女子进献,自己没有处置权,一切全凭中枢决断罢了。
而得了胡宗宪的回话后,李春芳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
京师。
虽然严绍庭要求京畿禁严,但也不可能让帝国一直处于封控状态,至少隆庆皇帝驾崩这件事,还是得要昭告天下。
如今镇远侯顾寰带着京营震慑江南。
大局上来说,也基本不会出什么乱子。
只需要继续严防流向关外的消息即可。
于是京师便在这种外松内紧的状态下,一步步的处理着先帝驾崩,新君登极即位的事情。
得益于这些年国库愈发充盈。
朝廷现在操办大行皇帝丧葬以及太子登极即位的事情,都显得很是从容。
即便是再加上用兵江南所带来的巨量军饷粮草调动,也不曾让户部的官员们如过去一样到处哭穷。
而小屁孩朱翊钧到底还是成了大明的新一任皇帝,年号万历,明年天下改元。
大明终于是进入到了一个可期的长久政局稳定的阶段。
只是近来。
随着南边的消息涌入京师。
原本还相对平静的中枢朝堂,也终于是开始出现了不一样的气氛。
胡宗宪、顾寰、徐文璧等人在江南杀的是血流成河。
京师,也开始变得人人自危。
谁也不知道中枢什么时候,就会将正在南直隶和浙江做的事情,转移到如湖广、两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
而随着江南三千七百余户士绅大户人家被抄家诛灭的详细,一一传入京中。
朝堂之上,总是有不少官员与这些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不是同年同学,便是故交好友,又或是儿女亲家。
这一天。
又到旬日。
按例,朝廷要举行大朝会,皇帝要在皇极门前御门听政。
事实上,最近自朱翊钧登极即位之后,也是这样做的。
起初按照高拱等人的商议,是不准备让年幼的新君如此辛苦,但其实是觉得新君年幼,就算是御门听政也听不出个所以然,倒不如更加重视在文华殿的小会,多多勤勉经筵和日讲,等成年后才亲政。
对此。
就算是已经回京,借着先帝驾崩、新君即位之际,终于入阁的张居正,也持有相同的意见。
但几人却又拗不过严绍庭。
按照这位少师、太子太师、皇极殿大学士的说法,就算新君年幼,于国政不熟,也该让孩子多看看多听听。
于是乎。
每个旬日的御门听政,到底还是保留了下来。
对此倒是让京中官员们有些诽议,吃了不能因新君年幼而躲几年大朝会的辛苦。
今日。
一早京中文武百官便已经齐齐出门。
起初谁也没有想到年轻的皇极殿大学士,形同内阁首辅的严少师,竟然是比高首辅还要苛刻。
当初新君即位之后的几场大朝会,年轻的严少师竟然是亲自带着人在午门外点名。
至于谁来了,严少师不会去管也记不住。
但谁没来,拿着名册的严少师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也不给人解释分辨的机会,直接就是发配戍边。
现在,谁也不敢不去大朝会,就连迟到也不敢。
只是今天入宫上朝的官员们,明显气氛有些不对劲。
人群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无不是在低声窃窃私语,间隙还有些叹息声,乃至于是低低的哭泣声发出。
等百官尽数入宫,站在朝班位子上。
天色已经渐渐明亮起来。
随着持鞭校尉抽鞭警示,皇极门前也渐渐安静下来。
严绍庭看向站在身边的高拱,而后看向皇极门后。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穿戴着衮冕的新君万历皇帝,乘坐御辇而至,在冯保的伺候下就坐皇极门下的皇台御座上。
然而。
变故忽然在下一刻发生。
还不等冯保出列提醒朝会开始。
文官班列里,忽然有一群人好似没有商量的自各自位置冲了出来。
甚至就连武官班列里,也有不少人跟着走了出来。
不多时。
已经有近百名文武官员,当着所有人的面跪在了皇极门前的御道两侧。
哭声。
也在一瞬间响彻开来。
“启禀陛下!”
“请陛下明鉴,新朝甫开,当止杀戮,以仁政施天下,止戈息兵,蓄养民生!”
这算是开题了。
也是直截了当的直指当下的江南。
紧接着就有人嚎啕大哭起来。
“陛下!还请陛下明见圣断啊!”
“如今我朝江南千万百姓,已是水深火热,南直、江浙两地血流成河,家家白绫,黎庶无不戴孝哭丧。”
“天兵携仁政南下,可如今却已成惨政,何其悲苦,还望陛下圣听圣明,当止戈修养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