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朕知命矣(第2页)

寝宫失火,自己吐血倒下。

外面又如何会不出乱子

朱载坖当即开口道:“传谕。”

腾祥不知皇帝这时候醒来要做什么,只能低头请谕。

朱载坖缓缓说道:“着龙武大将军严鹄禁严西苑,京营将军郭玉创领兵移至皇极门前,命御马监掌印太监冯保提调腾骧四卫,宫闱皇城内外。无朕口谕,皇城各门不得擅开。”

腾祥心中一喜。

只觉得这是皇帝为了控制皇城,大军调动,封锁皇城,如此一来前朝的文武百官只怕一时间就不会将罪责扣在自己头上。

他当即领命,招来内殿的司礼监太监出去传谕。

腾祥这时候还不忘进言道:“万岁爷,现在是否叫前殿的太医们入内”

皇帝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皇帝活的再久一些,自己的风光才能继续保持下去。

然而朱载坖依旧是摇了摇头:“可曾派人去昌平了”

按照他的想法,宫里如今出了这等大的事情,虽然严家现在三代人都基本已经远离朝堂,就剩下严世蕃一个人还掌着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但严家到底还是朝中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腾祥却面露不解,摇了摇头:“万岁爷,今夜事发突然,奴婢……奴婢们……”

他哪里能想到还要派人去昌平的事情。

这都几年了

整整四年。

严家就好似是从朝堂之上彻底消失了一样。

两年前,内阁次辅袁炜与首辅高拱发生冲突,最终被排挤的离开朝堂,返回故土。

如今内阁之中,赵贞吉因为需要操办度田和清查人丁的事情,才被高拱留下。至于胡宗宪,则因为有九边的戚继光、王崇古两人作为依仗,才没有被动。

高仪则完全是依从高拱之人。

倒是今年开年之后,朝中有传言,首辅高拱似乎是想要将兵部尚书杨博召入内阁。

其目的大抵是为了分化严系和九边晋党的关系,用杨博来分化王崇古和严家的合作。

顺带着便是将同样是晋党出身的张思维,给放在了吏部右侍郎的位子。

至于严家

虽然严嵩还顶着太师的身份活着,礼部尚书的位子还空着留给严绍庭,但严家这几年真的没再有什么动静了。

一开始朝中还在关注躲在昌平书院的严绍庭,是不是真的在推广他的那个新学,又或者是在昌平这个离着京师不近却又不远的地方谋划些什么。

但四年下来。

所有人都发现,严绍庭真的就是在书院里认认真真的治学,新学如今也几乎快要成为天下显学,有取心学而代之的迹象。

可除此之外,包括严绍庭在内的整个严家和严系官员,这四年真的是半点政治主张都没有,内阁和中枢交代什么事情,便认认真真的去执行。

也正因此。

朱载坖见腾祥回答的犹犹豫豫,心中便是一叹,也知晓这厮定是没有派人去昌平。

不过想来也不怨他。

朱载坖只好再次虚弱疲倦的开口吩咐:“快,派了得力的人快马加鞭去昌平,让太师和太子少保即刻入宫!”

腾祥虽然看不懂皇帝的想法,但见皇帝语气郑重,便赶忙起身就要自己亲自去安排人前往昌平传谕。

但朱载坖却又问道:“太子呢”

腾祥急忙停下脚步:“太子在慈庆宫。”

朱载坖脸上的担忧少了几分,嗯了声:“让严鹄、郭玉创还有冯保,都分一队人去慈庆宫守着,凡慈庆宫之外的人皆不得入内,敢有靠近者,斩!”

见皇帝如此言语。

腾祥不由的神色一凝,也反应过来事情可能比自己想的要更为严重了,他深深一拜,这才步履沉重的出去安排事情。

见着腾祥离去。

朱载坖躺在床上,眼神飘忽的注视着殿顶,眼里慢慢的流露出一丝不舍和懊悔。

他的眼角渐渐泛起晶莹的光亮。

他接连两次拒绝了腾祥提议的叫太医前来请脉诊断,非是因为被寝宫大火给吓住了。

而是因为子夜时分那一口血之后,他便已经自知命不久矣。

朕既已知命。

何故召医无劳

一息长叹,自朱载坖的嘴里发出。

在不舍之中,他的眼里却又多了几分果决。

是时候趁着最后的时间,将一些事情彻底敲定下来了。

而在宫外。

当苏醒过来的皇帝做完一系列安排的时候。

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