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第2页)

 

这就是高拱这个性格极具特色的大明首辅的私下面貌。

 

也让严绍庭想到,当高拱被张居正、李妃、小皇帝等人罢免驱逐时,也不曾有半点是从私德上攻击他的。

 

如果按照严绍庭的评价。

 

高拱就是一个有着牢不可破且坚韧无比的理想和追求的政治生物。

 

他有着自己那一套绝不会被人改变的政治思想。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悲哀,但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庆幸。

 

只不过他所做的事情,却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而已。

 

看了一眼已经在旁边夹起筷子吃了起来的小舅子。

 

严绍庭忽然轻笑一声:“我打算过几年给首辅一个体面。”

 

陆绎:??

 

……

 

内阁所在的小院子。

 

和近在咫尺皆为红墙琉璃瓦的紫禁城殿宇建筑,总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就是在这一小片的院落中,却已经发生过无数件改变这个庞大帝国的决策,影响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亿兆黎庶。

 

往日里。

 

这里每日天不亮就会熙来人往,终日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凡是六部五寺及京中各司衙门的官员,若要奏事便必然要将奏疏呈送到此处,而那些职官们亦要为了各自的事情从宫外奔波至此处。

 

如此情况下,内阁的茶叶总是显得不够充足。

 

那些年老的中书舍人便会指派年轻人在操事之余,还要肩负起烧水斟茶的伺候活。

 

不过终究是近在眼前,身在内阁办事,这些年轻的中书舍人们依旧是干劲十足。

 

但最近内阁中的气氛却显得有些过分的凝重。

 

不说那些从宫外各部司衙门过来办事的官员,便是如苏愚、曹子登这样在宫中当差的年轻官员们,也不敢有稍大一些的动静。

 

而属于内阁班房的那几间屋子。

 

如今更是成了所有人的禁地。

 

非必要,闲人勿近。

 

便是那几间屋子里有呼唤声传来,也是你推我搡的避之不及。

 

亦是在今日。

 

制敕房的中书舍人苏愚,就很倒霉的没有躲闪的及,被一众同僚推到了给班房里端茶送水的活。

提心吊胆的将茶水送进去后,苏愚三步并着两步的逃了出来。

 

然后冲着等候在外面的同僚们摇了摇头。

 

众人不由松了一口气,却并没有离开,依旧是守在班房外面,竖着耳朵。

 

而在班房里。

 

作为内阁序位最末的高仪,提起那个叫苏愚的年轻中书舍人送进来的热水,为班房里的众人换了一碗茶。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目光扫向众人。

 

原本的内阁辅臣李春芳已经交办完了所有差事,带着圣旨赶赴贵州去了。

 

如今这间内阁班房里。

 

除了他高仪,便只有首辅高拱,次辅袁炜,以及赵贞吉、胡宗宪四人了。

 

而按照内阁大学士的排位顺序,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的排序。

 

因为李春芳离去。

 

他高仪也在序位上升了一位,从东阁大学士变成了文渊阁大学士。

 

同样在大学士官名上有晋升的,还有在李春芳之后入阁的赵贞吉、胡宗宪两人。

 

如今已经是武英殿大学士、掌兵部事的胡宗宪。

 

倒是率先开口。

 

“蓟镇外的土蛮部最近又有些异动,加之辽东那边女真人向朝廷请封之余还暗中勾连蒙古东部部族,想来余下几年这边会有些不宁,该先行将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等处边军清查一遍,整顿兵马,备边屯武。”

 

说着话,他将一份奏疏送到了高拱的面前。

 

高拱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低头看向蓟镇和兵部呈送的奏本,又看向胡宗宪事先就做好的票拟意见:“汝贞操办兵事从无错漏,便照汝贞票拟之言呈送司礼监批红吧。”

 

说罢,他提起笔在胡宗宪票拟意见下签了自己的名。

 

随后赵贞吉便开口道:“戚继光和王崇古奏河套、阴山新边今岁因营造、迁徙、屯军,需加调米麦十万担,主客兵饷十二万三千两,兵部年初已经议过无误,户部堪合确认,现已将此事呈上。”

 

说完,他亦是将奏疏送到高拱面前。

 

高拱仍然是面色平静的查阅奏疏内容和赵贞吉做出的票拟,而后眉头微微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