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朕已乐不思蜀

第601章朕已乐不思蜀

虽然自从徐阶、严讷、潘恩等人相继倒台,清流旧党在朝中声势一日不如一日,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

但如今李春芳这位当下的清流旧党首揆,竟然会挑着这么个日子上疏退出内阁,还要去西南那块鸟不拉屎的地方。

他要做什么

清流又在筹谋着何事

大概是习惯,让此刻殿内众人没有去想李春芳上疏之言的真假,而是在琢磨着这位清流旧党首揆此举的意图又会是什么。

朱载坖更是被李春芳这道奏疏打破了脑中对东暖阁中那些个西洋女子的幻想,目光中带着些诧异的注视着对方,似乎是要从对方的脸上探寻出答案来。

当李春芳的奏疏被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

朱载坖却确信,自己的这位内阁辅臣是真的要自请出京。

无数的念头在他的脑中浮现。

就站在李春芳身后的严绍庭,眼里亦是带着些意外。

旋即他便开始暗自思忖着对方的意图。

难道是因为这一次金行调控银价,将江南清流士绅大户洗劫了一波后,李春芳怕了

若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会放着堂堂内阁辅臣不做,反倒是要跑去西南那等穷乡僻壤去。

这不符合清流旧党往日里在朝中的政治追求。

而早就已经和李春芳交恶的袁炜,则是目光不明的转头看向李春芳,嘴角露出一抹讥讽,轻笑着说道:“李阁老这是作甚如今朝中用新,正值用人之际,李阁老肩负重任,何故要在此时弃陛下与我等而去”

李春芳嘴角抽抽,目光冰冷的看向与自己挑刺的袁炜。

虽然自己与他在朝中皆被称之为青词宰相,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不知为何从始至终都没有好过。

李春芳淡淡解释道:“袁阁老谬赞,虽时下朝廷正是大举用人于新,但与朝堂诸公相比,本官不弱末学而已。阁中有元辅和袁阁老等人,自是无虞。”

袁炜心中哼哼了几下。

他就是瞧不上李春芳这些所谓的清流。

即便都是同为青词出身,但自己从来都知道自己是有几斤几两。倒是这位清流旧党首揆,和他身后的那帮清流们,终日里自命不凡,觉着就高人一等,这天下须得要他们才能治理好。

当真是放他娘的马屁!

袁炜淡然开口:“李阁老当真是抬举了。只是那西南终究偏远,距京数千里路途,近来也不曾有甚乱子,李阁老便是不愿在阁中理事,在朝为陛下分忧效力,也不该去那等远。”

说完后袁炜便目光幽幽的观察着李春芳。

倒是李春芳听到这话,心中暗生愤恨。

他在上疏前已经想到会有人出言追问自己,这里面可能会有严绍庭,也可能会有高拱,但他偏偏就没有想过会是袁炜这般挤兑自己。

经他这张嘴一说,倒像是自己要撂挑子不干,枉顾圣恩,不管不顾当下朝中国事繁忙,也要舍了京师远走数千里,躲到西南的大山里头去。

不过好在李春芳在写这份奏疏前,就有了准备,心中早有腹案。

他当即看向安坐上方,脸色不显的皇帝。

“启禀陛下,臣以为当下国朝势头高升,困扰东南数十年之倭患,近年来已经荡平,海上再无忧患。九边各镇,早年间虽年年都有蒙古人南下侵扰,劫掠我朝边民、抢夺财货,但前不久严少保率军而出,大军威武,战而胜之,复河套,据阴山,九边之患着眼未来,三五年间再无可能会有大敌来犯。新边修筑长城、城池,控扼漠南,节制漠北,时下亦有清军之法,京营操练有方,想来不久之后我朝天师必当踏足漠北,饮马瀚海。”

虽然是为了自己能从这京师朝堂的泥泞之中脱身。

但李春芳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年随着严系一连串的动作,大明朝的内外局势和处境,真的和过去不一样了。

可以说。

当下大明的情况,已经能直追宪宗皇帝之时。

那时候大明在宪宗皇帝治下,大军尽出,犁庭扫穴,国中也是锐意进取,民生安宁。

他继续说道:“臣自先帝点为一甲状元,入朝为官,至今也有二十余载。至今思来,为臣者当以天下四境安平为己任。如今微臣立于京中,放眼望去,东南安宁,九边稳固,唯西南时有动荡,山野之民不通王道,不知教化,常常以一族之利而成山寇。朝廷施恩多年,西南多行土官之制,却亦无能更改其貌。臣欲以必生之力,施于西南群山,惟愿朝廷得数州数府以汉化流官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