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补词亦是补人心(第3页)
老夫子的话,立即迎来所有人的赞同。
立马就有书院的先生催促着仆从从书院里搬来桌案和文房四宝。
面对这些读书人,严绍庭也只能是顺从应下。
见诸事都已准备好了。
严绍庭方才在万众期待中张开了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旁。
聂豹当众纸笔挥墨,紧随严绍庭之后将此文记录在纸张上。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最新消息,官方已修改银装为红装,其意诸位自然懂。敬我先辈先烈!)
在场之人,皆是士林读书人,很容易就分辨出严绍庭说至此处,已经是将词文上篇念完。
无不是点头赞许。
窃窃私语讨论声也渐渐响起。
“严少保果真大才,上篇便写尽山河壮丽。”
“自今日起,此篇传唱天下,长城内外风光,再无人能比之。”
“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读书人们瞪大双眼,赞美之声不绝。
而严绍庭则是继续高声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下篇开头一句说完后,他稍稍停顿了一下。
原本当初自己在文华殿引用此篇的时候,只是为了新边之事,为了大明文武并用。
但后面的他当时并没有多打算都说出来。
因为这首词若是放在现在,可能会稍显叛逆。
毕竟这首词最重要,也最为传世的点,就在下篇。
但思来想去,他终于还是决定不改一字的补全这首词。
只为壮民心,定国策!
代伟人,为汉家盛世全词文!
于是乎,他的声音续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轰的一声,广场上尽是哗然,无人不是目瞪口呆。
虽然他们都知道严绍庭上篇写景,那下篇必然是要言事叙志。
可这也太大了吧!
下篇刚开始,就直接是秦皇汉武了,那接下来肯定更是了不得。
昌平书院外,严绍庭的声音仍在继续。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又是一片哗然。
帝王!
这首词写人寓事,竟然全都要用历代帝王来叙志。
无数读书人开始在脑中细数过往诗词,却不见能找出与之相同的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当严绍庭将这一句说完后,满场哗然,大笑声连绵不绝。
毕竟他们都是明人。
都是大明太祖皇帝驱逐鞑虏之后,创立的大明治下的人。
谁也不能否认了成吉思汗的功业,但若是能以只识弯弓射大雕来评论,自然是壮大明声势。
就连正在执笔的聂豹也是满脸笑容的抬起头看向严绍庭。
在他身边近来身子本就不是很好的王畿,更是满脸红润,不住的点头。
“好!”
“好啊!”
“润物这一趟率军出征,老夫本来并不乐意,但他今日能诵出这句来,便说明他出去的没错!”
“唯有驱逐鞑虏,控扼漠南,北望漠北,荡平北敌,方得此等壮志,便是成吉思汗又何如,今我大明,他已作古!”
钱德洪更是双目瞪大,直直的望着严绍庭。
“说秦汉,论唐宋,评前元,接下来该是这篇最后一句定语了吧。”
毕竟说前朝,评帝王,算不得什么。
再往下可就是本朝大明了,严绍庭身为明臣,是不能评价的。
不过这也是严绍庭能放心补全这首词的原因。
因为这首词,到这里也就刚好结束了对历代君王的评价。
在万众瞩目下。
严绍庭微微一笑,挥手摆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最后高声一呼。
严绍庭旋即从摆袖的姿势顺势化作拱手弯腰作揖。
满场寂静。
再不见方才阵阵哗然。
静的落针可闻。
但又分明有那一下下怦然的心跳声,阵阵不熄,越来越强烈。
那是人心。
是民心!
…………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