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当世万人敌!(第2页)
徐渭当即点头:“夫子所言,确实不能忽视了。晚辈倒也觉得,如今若是要让朝廷更改开禁户籍之制,寻顺天府一府推行,最是稳妥,也最易得到皇上准允,中枢支持。”
说完后,他便侧目看向严嵩。
毕竟严家真要在朝中有什么动作,还是得要这位老太师点头发话才行。
严嵩倒是没急着给徐渭一个准确的回答,而是又问道:“既然是一则事,那便有二则事,说说还有什么事。”
徐渭点头应下,试探着轻声解释道:“另一桩事情宾客之前有过提及,但未曾说的太多,想来宾客是觉得不用急于一时。如今倒是晚辈自己想的,既然宾客已经收复河套,往后九边之事必然会顺势有所变动。当初宾客说,我朝于山西、陕西等地,应当禁止砍伐,多种树木。晚辈是觉得,山西自唐宋便多藏石炭可用之于民间生火取暖烧饭……”
严嵩立时看向徐渭:“所以你是想着,联晋党之余,还要防备晋党在朝中做大。若是如此的话,那么就要安排人手去晋地为官,提前抓住石炭一事,至多在这笔买卖上允晋党几分利。”
闻言之余,徐渭眉头一挑。
当真是人老成精。
自己不过是刚把话起了个头,老太师便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打算。
他拱手笑着回道:“晚辈确实是这般想的,虽然说要联晋党以求压制东南清流士绅,但也不可坐视晋党在朝中做大。石炭一事,就算我们不提,日后也说不定会由旁人提出来,倒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占了这份利。就算不图财帛,也不能让晋党一手把控晋地所产石炭,到时候弄得百姓买炭艰难。”
院子里,聂老夫子又咳嗽了几声。
但他却满脸笑容:“仁心向民,这事我看确实要提前准备。”
严嵩亦是目光盯着徐渭,审视了好一会。
他才缓缓说道:“我看一个詹事府的官职,昌平治安司的差事,实在是让你屈才了。”
徐渭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太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严嵩却已经歪头看向身边的麻将搭子老伙计们:“依我看,咱们这几把老骨头也该为后辈扬名了,等时机到了,便放他脱手昌平治安司,在朝中谋一个高位才是。”
聂豹亦是满脸笑容的点着头:“既然是石炭的事情,又有顺天府人丁户籍这桩事,我看去户部最为合适。”
严嵩笑吟吟的拍了拍扶手:“我看行。”
这时候徐渭才反应过来。
没成想,自己今天不过是因为担心朝局变动,特意找老太师商量布局,竟然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不过有着四位老爷子为自己扬名,这一下自己在士林至少是要声名鹊起了。
有了名气,朝中的官职自然也就能动一动。
毕竟自己还有一个詹事府的虚衔,升官户部完全不是问题。
就在昌平这边商议着朝局的时候。
千里之外的阴山。
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中原人终于是再一次驻军阴山以北的漠南草原。
就在阴山东麓的大青山北侧,古白道出口西北方向三十里处。
一座容纳了数万大军的军营,已经拔地而起。大营南侧的阴山余脉山脊上。数十骑驻足山脊线,周围又有众多兵马警戒。
严绍庭此刻就正驾马立于山岗之上,眺望着山下的大营,以及北方一望无际碧绿无边的漠南草原。
山下的大营就在另一条沟通大青山南北的古道山口处。
而在大营前方不远处,则是一片方方正正,却早已破败不堪,如今依稀只能看出个轮廓的土城。
土城的城墙早已垮塌,内外都是缓坡。
在土城内还遗留着蒙古人搭建的帐篷,只是如今随着明军北上,这些牧民早已不知所踪。
但蒙古人走了,中原人却来了。
大营里不时有队伍出营,带着各种工具物件进入到土城里,将那早已垮塌不知多少年的土城墙挖掘清理,更多的人则是在土城里忙碌着。
在严绍庭的身边,戚继光与王崇古二人作陪。
戚继光只是默默的观望着草原的地形。
倒是王崇古脸上带着几分兴奋:“西魏、北周乃至隋唐两朝,皆起于此武川城。下官无论如何都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不光是能饱览北魏六镇,更能看到我中原汉家儿郎,将要再于此地建立城池,控扼草原的盛况!”
对于王崇古的激动和喜悦,严绍庭只是见怪不怪,未加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