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中枢之争

 第504章 中枢之争

 “你是什么意思!”

 杨博怒目看向严世蕃,出声质询。

 严世蕃回头看向杨博,微微一笑:“没什么意思。”

 “既如左侍郎所说,又何故在我等言宣大边事时,说甚养寇自重的话”杨博眉头皱紧,双手抱拳高高举起:“朝堂上下内外,皆为臣子,九边将士数十万,历时四季,戍守边关,每战则必有为国捐躯者,如何又是左侍郎所说的养寇自重”

 这话今天必须要驳回去。

 不然九边要出问题,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得要背上一个坐视九边养寇自重的罪名。

 和愤怒的杨博相比,严世蕃却是神色平静,脸上挂着一抹笑意。

 他笑着开口:“下官可未曾说边关士卒养寇自重,下官更是历来最为敬佩那些在边墙内外戍守墙堡的官兵,还有那些舍命出关探查敌情的夜不收。但是……九边数十万兵马,九座边镇就有九位总兵官、九名巡抚,其下还有各路守备将军、巡边参将等。”

 杨博不愿自己和九边落一个养寇自重的罪名,就要让严世蕃背上一个攻击九边将士的名头。

 严世蕃又何尝不知,当即就将九边给划了一个道道,九边士卒是一方,九边统兵的将领们是一方。

 那谁在养寇自重。

 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总不能统兵的将军们忠心为国,浴血奋战,那些个时不时就要被克扣军饷的士卒在养寇自重吧

 杨博脸上更红,却说不出话了。

 他这个兵部尚书不说话,但另一位兵部尚书却走了出来。

 胡宗宪走出来后清了清嗓子:“国家用兵,首在慎重。战事当前,赏罚皆要慎之又慎。若朝廷严苛过甚,则或可激变阵前将士,而若犒赏无度,亦会滋生军心向赏每战无赏不出。”

 听到胡宗宪开口,屋内众人纷纷点头。

 很显然大多数人更认同胡宗宪的说法。

 胡宗宪也接着说道:“宣大两边,互为表里,历来都相辅相成。贼攻宣府,则大同出援策应。贼来大同,必宣府绕道绞杀。两边又是京师门户,贼破宣府大同,则必威胁京师,直抵诸关口下。”

 “如今宣府奏报边事贼情,除却已经遣人前出查探情况,也需等待大同奏报详情。而京中乃中枢之地,自当有秉国社稷稳重。便闻敌军十万亦不可显露慌乱,而待百二小股之敌,亦当如临十万大军。”

 “如今京中诸事已足,余下当以防备为先,内阁拟文,兵部下太行、燕山各关,严防关口,整顿兵马,勘察过往。京中亦当行文东厂、锦衣卫、兵马司严查有关外面孔之人,警惕关内谍子,阻断内外通讯。不可再有怀中饼及麻布冠示于边关人目之事发生!”

 “此般之后,京中各部司当协力一处,内阁敕令镇远侯整顿京营将士,编练军马,以防边关告急,京师可速派兵马支援。户部及太仆寺、光禄寺亦需筹备马价银、酒肉米粮装车于仓,同为边关告急,则朝廷可立时开拔,选派大臣遣送钱粮犒赏边军将士,激励军心。”

 胡宗宪的一番话,彻底让内阁班房安静了下来。

 严世蕃则是满脸挑衅的看了杨博一眼,而后朝着胡宗宪拱了拱手:“胡尚书高论!”

 杨博默默的低下头。

 什么叫兵家

 胡宗宪这才是兵家!

 一个合格的兵部尚书该是什么样子的

 胡宗宪方才的模样就是!

 高拱更是目露赏识的点头道:“汝贞所言极是!尤以阻断内外通讯,不可使怀中饼与麻布冠此等之事再生!”

 屋中众人眼神交接。

 胡宗宪和高拱所说的‘怀中饼与麻布冠’之事,其实是有由来的。

 而且若是仔细算起来,竟然还神似当下的局面。

 而这件事其实也不久。

 正是弘治十八年五月底六月初,发生在宣府西路的那场虞台岭之战。

 此战,正值孝宗皇帝驾崩,武宗皇帝登基之初。

 蒙古人大举南下进攻宣府,屯兵大营长有二十余里。宣府各路兵马及总兵官、巡抚、镇守太监等相互掣肘,被蒙古人围攻,乃至于一直攻打到了卫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