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见徐阶

 第482章 见徐阶

 江南的雨,一路下到了北京城。

 也将江南的阴云卷盖在了京师上空。

 当帝国的百姓们,已经开始投身于新的一年农忙之际。

 率先登场的,就是一道来自成都府的奏疏,声称当地有乡民因春耕争夺水源而大打出手,致死数人,伤近百。

 这就很是个笑话了。

 谁都知道,自从李冰父子俩营造都江堰后,成都府乃至于整个蜀中平原就成了天府之国。这等春雨绵绵的时候,又何来因为春耕抢水而出现打杀斗殴致死的情况。

 但偏偏就是有这么一道奏疏送到了北京城里。

 而后这一类的奏疏便如同雪一样的飘进北京城。

 或是陕西来的奏疏,说关中风沙尘土飞扬,百姓耕种不便多困穷而落草为寇,躲入山林,疑惑是就地化身悍匪,袭击当地富裕人家,卷走财货粮食。

 更有湖广武昌府的官员奏报,当地百姓阻拦商路,设道盘剥往来商贾,坐收利好。更是对抗官府差役,聚众不法,欲以法不责众顽抗。

 而除了这一类奏疏之外,最为可笑的就是,江西赣州府的官员竟然信誓旦旦的说,当地百姓纷纷抛荒进山,营造山寨,随后聚众下山席卷城池外的庄户人家,俨然是一副正德朝时江西盗贼横生的景象。

 面对各地突如其来的奏疏。

 一开始京中官员也未曾当一回事,尤其是新任首辅乃是高拱的情况下,各部司衙门不敢怠慢,纷纷以高效率行文回复地方,要求地方官府严查严办。

 毕竟在严阁老没有荣退的时候,朝中整饬吏治的事情就是高拱负责的。

 如今高拱成了内阁首辅,这桩差事可没有换人。

 谁也不敢因为地方上治理不宁,而得罪了新任首辅。

 可当这一类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好似是一夜之间,大明朝就遍地烽火,两京一十三省便是要立马出现无数路流寇乱民的时候。

 京中的官员们这才反应过来。

 原本朝堂之上还在热议新政的事情,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双方都辩论的有理有据。

 但忽然之间,那些反对新政的声音却随着这些地方奏疏进京后,突然消失不见了。

 似乎。

 是因为天下太乱了,这些反对新政的人觉得也确实是需要大改一场,所以偃旗息鼓了。

 可站在帝国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哪一个都不是傻子。

 终于。

 人们反应了过来。

 这是新政反对派的一次有组织的预谋。

 “他们就是要营造出天下风雨飘摇,各方诸事动荡,朝廷不宜新政的局面!”

 内阁班房。

 高拱归纳完最近朝中收到的奏疏后,吹胡子瞪眼的将桌子拍的砰砰响。

 袁炜漠然颔首。

 首辅说的没有错。

 朝中最近没了反对新政的声音和奏疏,不是因为那些人不再反对了。而是他们换了一个法子,要让朝廷和皇帝觉得天下如今正处动荡之际,任何新的动作都是不适宜的。

 他们是要以此来拖延甚至是直接击碎朝廷要推行新政的准备。

 即便是李春芳,也不得不开口承认道:“那江西赣州府的奏疏可谓荒唐之极!承平之时,又何来百姓抛荒不事耕种,却甘愿如山为寇”

 底下那些反对新政的人,难道是当朝廷和内阁的人都是傻子吗

 高拱愤怒的一挥手:“他们是明知荒唐却偏要如此作为!”

 李春芳侧目看向被气的不轻的高拱:“元辅准备如何应对只怕这还只是他们第一步,后续定然还会有所异动。”

 新政之事,成败便是两个结局。

 成,则当下很多人的利益都要受到损失。败,则一切维持原样。

 反对新政的人其决心,也历来都比支持新政的人更为坚定。

 高拱当即冷声道:“那就依法办理!凡是地方上生出事端的,衙门正印官皆夺职罢免!”

 他的意思很明显。

 现在是地方官府在带头反对新政,捏造各种不知真假的事实来搪塞朝廷,那朝廷就顺势而为,既然你当地这么容易出事,就是你正印官的问题,不罢免你还能处理谁。

 袁炜斜觎着看了眼,而后小声道:“只怕如此,会顺了这些人的本意。”

 说完后,他便闭上了嘴,没再往下说。

 高拱则是目光一闪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