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太岳兄,这事得加钱!

 第330章 太岳兄,这事……得加钱!

 万寿宫廷议结束。

 吏部左侍郎李春芳出乎意料的入阁成功,而礼部尚书严讷却是竞争失败。

 反倒是严世蕃,貌似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自工部左侍郎转任刑部左侍郎,暂掌刑部一切差事。

 非有尚书之名,却有尚书之实。

 朝局,再一次悄然发生着转变。

 而自廷议结束后,严绍庭便随着老严头到了文渊阁。

 老严头自然是进班房继续打盹,等着下衙的时辰到了,就会慢悠悠的回家。

 而徐阶则是全程沉默无语。

 唯有高拱和袁炜两人,似乎是在讨论着近来城中时兴的一家酒楼,两人貌似还针对到底该谁出银子请客吃饭进行了一番辩论。

 倒是严绍庭无事人一样的坐在内阁班房门口那张小桌子后。

 只不过如今内阁班房也有些物是人非。

 这小桌子后,也没了总是来蹭吃蹭喝的高翰文,那家伙如今在都察院干着左佥都御史的差事,可谓是风生水起。

 尤其是当下高拱手握整饬吏治的大权,高翰文那是一个铁面无私,凡是被抓到错漏的官吏,都要被他好一番整顿。

 高翰文是混了个铁面无情的名头,倒是让严绍庭再来内阁串门溜达,无趣了一些。

 捯饬了一下因为最近没来,而显得有些凌乱的桌案后,严绍庭终于是坐下,取了茶具开始煮茶。

 炉子上架着茶炉。

 咕噜咕噜的沸腾着。

 严绍庭也陷入沉思之中。

 近来朝局可谓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朝廷到底还是将整饬吏治的事情当真首要之务,胡宗宪坐镇京师遥控东南五省平倭的战事,按照都督府那边呈奏上来的军报看,虽然偶有失利,但总体来看也算是顺利。

 福建和广东两地,已经是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带领下,将内地的倭寇驱赶到沿海一带。

 只不过因为水师当下战船有限,还都要放出去保护已经开始从各处市舶司通商出海的内外商船,而暂时无能为力出兵配合胡宗宪等人,从海上对倭寇实现围剿。

 不过这也无关紧要。

 毕竟按照历史的趋势来看,其实要不了多少年倭国那边自己就会上演闭关锁国。

 没了源头。

 光靠沿海那些假倭真走私犯,在当前已经开海的情况下,同样已经成了无根之水。

 尤其是自从朝廷定下开海的决议之后,昌平书院便顺势推出了报纸这一新生事物。

 虽然严绍庭没法给穿越者必备的四大名著抄出来,增加昌平书院报纸的热度和销售量。

 但架不住自己有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先生啊。

 只要这三位老先生闲暇之余,抽空写一篇阐述心学的文章,立时就能引得整个士林关注,但凡是能认字的读书人,必然会抢购一份昌平报在手。

 没办法。

 这年头。

 三位老先生才是顶流。

 而不好意思的是,三位顶流都在昌平书院。

 于是。

 借着昌平报的影响力,嘉靖开海的前后缘由,以及朝廷为何施行当下开海具体政策的事情,也通过昌平报顺带着传到东南诸省。

 如同猜想的一样。

 如今的严绍庭在东南那帮士绅商贾心中,那就是大大的好人。

 是大明开海第一人。

 过去他是皇帝和朝廷的财神爷,现在他是整个东南士绅商贾的财神爷。

 也正是因此。

 当严绍庭要通过市舶司,对每条需要被水师战船护卫的商船收取护卫银的时候,东南这帮人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严财神不过是收点茶水费而已。

 怎么了

 怎么了

 谁有意见

 有意见下次出海,甭想再让水师战船护卫。

 毕竟眼下水师战船数量吃紧是大伙都看得见的事情,光是为了护航的事情,东南一地内部都挤破了脑袋,最后才定下在水师战船数量未能补足之前大伙出海做生意就要轮着来。

 而于此同时,一个新的需求,不经意间就在东南沿海诸省生出。

 虽然当下声音还很小,但却已经不能无视。

 东南沿海诸省如今能光明正大出海的士绅商贾们,已经有部分人开始喊出希望朝廷加大力度建造更新更大更强的水师战船的话来。

 因为只有朝廷的水师更加强大。

 他们的生意才能做的更稳当。

 而这个需求,便是严绍庭为他们提供的。

 甚至于都不需要昌平报带动鼓吹,东南诸省的人就开始吹起了大造战船的风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