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太祖皇帝要成严绍庭祖宗了?(第2页)

 此言一出。

 严绍庭顿时眉头一缩。

 严讷竟然拿民变来说事了。

 这份威胁,可是已经如同司马昭之心。

 只要朝廷现在将人丁丝绢税课分摊到其他五县,那这五县百姓必然会立马激变。

 朝廷到时候恐怕就不是到底要不要分摊税课的事情了。

 而是要头疼如何镇压安抚民变的难题了。

 不过虽然是有些威胁之意。

 可若是反过来说,那就是只要维持现状,则徽州府百姓依旧会维持现状。

 反正歙县都当了二百年的冤大头。

 现在急需承担人丁丝绢,也算是习惯了。

 总不可能歙县一县百姓激变吧。

 那就说不过去了。

 这话。

 算是狠狠地击中了徽州府当下的要害之处。

 严讷说完之后,则又忧心忡忡道:“另外还请陛下知晓,徽州府六县诸如那绩溪县,方圆不过二十四里,土地贫瘠,百姓更加贫困,臣查得绩溪每年丁粮才不过七百石不到。

 而歙县方圆足足二百二十四里,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每年仅丁粮便可得六万多石。如何又能有将上县承担了二百年的旧制税课,转嫁给贫瘠下县的道理”

 严绍庭在打感情牌。

 严讷同样也在打感情牌。

 这倒是不枉他二人都是一个姓了。

 只不过却非一家人。

 严讷和潘恩两人,并着刚刚强行将他们那一方优势拿回来的大理寺卿迟凤翔,目光深邃的盯着严绍庭。

 你严绍庭说的什么旧制、什么数据都不重要。

 地方民生稳定,朝廷不起动荡,才是最要紧的。

 眼看着太平已经开始极速向严讷等保守派一方倾斜。

 始终未曾开口的张居正,不禁皱了皱眉头。

 他的目光飘向了严绍庭。

 难道严润物就这么点本事

 嘉靖的目光亦是看向了严绍庭。

 如果严绍庭只能到此,那么徽州府这笔人丁丝绢税课,就只能一切照旧了。

 严绍庭目光转动,缓缓转身,首先看向了礼部尚书严讷。

 他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严尚书,我大明太祖洪武皇帝祖制!”

 闻言。

 严讷顿时眉头一挑。

 祖制!

 又见祖制二字,从严绍庭这厮嘴里被说出来。

 有鉴于过往,严讷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慌乱。

 而始终缄口不言的内阁大臣们,亦是纷纷侧目看了过来。有鉴于严绍庭过去的战斗力。

 一旦他开始用太祖洪武皇帝祖制来说话,那这件事基本就已经到了一锤定音的时候了。 珠帘后的嘉靖亦是满脸古怪,眼神怪异的看向严绍庭,心中好一阵纳闷。

 这个严绍庭!

 太祖洪武皇帝老爷子,到底是朕的祖宗,还是他严绍庭的祖宗啊!

 整日里张口太祖,闭口太祖。

 保不准哪一天,太祖老爷子就成他严绍庭的祖宗了!

 严绍庭面带笑容道:“太祖洪武皇帝有谕,凡天下臣民,除诸生外,遇事若觉不平,当有权举告有司衙门。今有歙县人帅嘉谟,有感歙县不平事于徽州府人丁丝绢税课,因而举告官府,又有何错之有

 严尚书,难道太祖洪武皇帝的谕令,准允我大明百姓帅嘉谟觉得不平便能举告,还有错也是无端生事应当严惩”

 严讷整张脸都憋得涨红。

 他瞪大双眼,怒视严绍庭。

 你都拿太祖皇帝老爷子出来说事了,我踏马还能说什么!

 你无敌了!

 严绍庭却是又看向了刑部尚书潘恩。

 迎着严绍庭的目光,潘恩亦是心中一跳,他的眉头止不住的动了几下。

 这小子该不会也要拿太祖洪武皇帝老爷子来压自己吧。

 潘恩当即说道:“本官可未曾说那帅嘉谟无权举告不平。”

 严绍庭却是微微一笑。

 他在潘恩的注视下,摇了摇头。

 “潘尚书放心,下官尊敬太祖皇帝,犹如下官如今敬爱当今陛下一样,又如何能事事都以太祖洪武皇帝为由而论”

 无声的。

 珠帘后的嘉靖松了一口气。

 然后。

 他便暗暗的瞪了严绍庭一眼。

 而严绍庭则是冲着潘恩开口道:“下官只是觉得,潘尚书或许应当去我昌平治安司治下的昌平书院静修学习一段时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