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陛下,臣有一法可振吏治!(第3页)

 心中默默骂了一句后。

 严绍庭还是直接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整顿吏治一事,自当以稳为首。”

 这话一出。

 严讷、潘恩、杨博三人眼底闪过喜色。

 严绍庭现在说这话,无疑就是代表严嵩的意思。

 那就是整顿吏治这件事,不能急。

 高拱、袁炜等人则是面露疑惑。

 按理说,如今徐阶不在场。

 若是整顿吏治,严嵩作为首辅,保住

 何乐而不为

 严绍庭这时又说道:“吏治,干系朝廷内外数万官员,数十万胥吏。自然不能乱来,一旦朝中乱一点,天下就要乱一大片,到时候受苦受累的还是百姓,是陛下的子民。

 “但时至今日,朝廷整顿吏治,也到了必须做的时候。朝堂内外,诸事繁杂,可不论如何首在吏治!

 吏治清明,则政通人和,上行下效,朝廷一纸诏令,即能在地方得以畅通推行,则安民、富民、定邦、强国可成。”

 严讷三人瞪大双眼。

 这小子竟然当着他们的面,来了一出回马枪。

 而高拱、袁炜等人则是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只要严绍庭不说反对整顿吏治的话,那么严嵩这位内阁首辅就不可能到时候从中作梗,坏了整顿吏治的事情。

 而现在严绍庭表明朝廷需要整顿吏治,严嵩作为首辅,自然会站在他们这一方。

 “安民、富民、定邦、强国……”

 嘉靖低声念道着,目光闪烁。

 这大概是历代君王,无不渴求的大好江山。

 刑部尚书潘恩却是心中冷哼一声,眼底显露讥讽。

 这个严绍庭不过是弄了一个昌平而已。

 当真就觉得,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事情,他都能办好了?

 潘恩当即开口道:“严侍读所言的强国四事,历代君臣皆为之追求,可若是能安定百姓,不使灾患乱民,朝廷岁有盈余,就已经是上上成了。

 “难道……

 严侍读还能有妙法,可让我大明朝也能如此达成严侍读所说的安民、富民、定邦、强国事”

 不过是一黄口小儿意欲在圣前买直而已。

 但严讷心中却也有些担忧。

 虽然严绍庭不大可能做成这些事情,但哪怕只是能有那么一两条,是能安定民生,可也不是什么好事。

 严绍庭则是侧目看了一眼严讷。

 这位出身苏州府常熟县的礼部尚书,当初刚刚入朝为官的时候。

 有一年三吴之地遭遇倭患,他当即上书陈情,极尽言辞百姓困苦,然后老道长自然就免了三吴地区的徭役赋税。

 嗯。

 很合理。

 他老家常熟县,就是三吴地区。

 至于往后,这位同样以擅长青词而入阁的严讷,上台之后便推新吏治,然后就有了个任人唯贤,吏治一新的美名。

 至于说任人唯贤、吏治一新的真实情况。

 呵呵。

 真要是如此,后面老高和老张上台后,就不可能还抓着吏治不放了。

 直接无视了这位礼部尚书。

 严绍庭拱手看向珠帘后的老道长。

 “陛下。”

 “臣虽不才,但亦有一法。”

 “可振国朝吏治!”

 …………

 月票推荐票

 都市文老作者,目前专写神豪,喜欢这类的可以直通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