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二龙相见,大儒授业(求订阅)

 第191章 让徐阶颜面尽失的治学论(求订阅)

 书院。

 前厅厢房。

 光线幽暗。

 朱载坖只觉得空气都凝固了一样,低着头不敢多看一眼。

 坐在椅子上的嘉靖,却是面色平静,在儿子、儿媳以及睡着了的孙子之间环视着。

 “都坐吧,今日昌平无有尊卑君臣。”

 朱载坖这才茫然的点点头,坐在了离着门口最近的椅子上。

 然后才反应过来,又往里挪了一个位子。

 李妃则是微微福身,而后将怀中的孩子换了一个方向,面朝着嘉靖,这才坐下。

 嘉靖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小屁孩。

 脸上不自觉的流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吕芳。

 吕芳脸色涨红,打心底为主子爷高兴。

 他躬身上前,小心翼翼的将小屁孩从李妃怀里抱起,然后轻轻的送入到已经张开双臂的嘉靖怀里。

 孩子落入皇帝怀中。

 忽的动了一下,两只粉嫩的小手轻握成拳,在同样粉嫩的脸上动了几下。

 眼睛也微微有些睁开。

 这一番动作,却是让嘉靖顿时心生慌乱。

 但是不多久。

 小屁孩便双手缩进胸前,眼睛紧紧的闭着,又一次睡熟了。

 嘉靖这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随后看向坐在面前的儿子。

 “今日,可都看明白了”

 朱载坖点点头:“严师……读,功德一方,利国利民,虽不合天下大制,却治民有方,儿臣不久前闻听严侍读圣前富民裕国之论,如今亲眼一观昌平,足见严侍读已经算得上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

 嘉靖点点头,沉吟了片刻后,才再次开口道:“你能看明白,天下不能处处如昌平,便是个聪慧的了。日后……”

 忽的,嘉靖闭上了嘴,挥了挥手。

 “罢了,日后的事朕也管不到。”

 “但你要清楚,治国当如严绍庭所言,先要富民。”

 这些日子。

 在西苑万寿宫里,每每诵经之后,略感疲倦,嘉靖便会将当日严绍庭圣前奏对的富民裕国之说拿出来,反反复复的阅读。

 不知不觉。

 潜移默化的。

 尤其是当今日出宫一趟,踏足昌平,亲眼看到那金灿灿的田地,那些洋溢着笑容的百姓,那一座座工厂。

 嘉靖已经认同了,富民裕国的理念。

 朱载坖拱手低头:“儿臣,遵旨。”

 嘉靖有些无聊的看了朱载坖一眼,然后低头看向怀里熟睡的孩子,脸上这才重新露出笑容。

 “等孩子再大一些,也送来昌平读书。”

 这话一出。

 朱载坖连忙抬起头,面露惊讶。

 而在一旁的李妃,却是面有笑容。

 厢房外。

 一片疑惑诧异中。

 严绍庭看向聂豹三人。

 他规规矩矩的躬身合手,执弟子礼。

 “三位先生。”

 “诸位前辈、同僚。”

 说到这里,严绍庭的目光悄无声息的,看向了今天已经沉了一天脸的徐阶。

 “自阳明先生倡致良知之说,天下学者知舍闻见而求知于心。”

 既然聂豹三位老爷子要在昌平书院开课授业。

 昌平书院,日后走的自然就是心学的路子。

 这句话,算是表明了严绍庭对心学的肯定。

 但是下一刻,严绍庭却是话锋一转,言辞也变得犀利了起来。

 “然其传之讹也,语心体而遗工夫,则日人于高虚而无益。

 其又讹也,概举夫不待学习者以为良知,而不复究爱亲敬长之本指。

 则以欲为理,以任情为率性,以戒慎恐惧为戾于自然,而去道日益以远。”

 总体一句话解释。

 那就是现在钻研心学的人,大多只知道要率性而为,而不知知行合一。

 此言一出,不少人脸色已有变化。

 严绍庭则是继续道:“近日传良知之学,语知矣而不必良,语良知矣而不必能致,往往闻用功语,辄生诧讶,其弊将多于晚宋支离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