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赵佶懊悔

众人刚踏入皇宫,便见一名宦官早已在旁等候。

 那宦官瞧见武植和童贯,急忙迎上前来,恭敬说道:“武大人、童公公,官家已在御书房等候二位许久了。”

 武植和童贯向韩忠彦、赵挺之以及苏辙拱手作别后,便随着那名宦官的引领,向着宋徽宗赵佶的御书房快步走去。

 随着宦官尖细的一声“官家,武大人与童公公到了”,御书房的门缓缓打开。

 武植稳步在前,童贯紧跟其后,二人先后踏入室内。

 “微臣武植参见官家。”

 “奴才童贯叩见主子。”

 两人恭敬行礼。

 赵佶满脸笑意,摆了摆手,温和地说道:“武爱卿、童内侍,不必多礼。”

 言罢,赵佶抬眸望向武植,神色郑重地开口说道:“武爱卿,此次召你回朝,实是有要事需爱卿帮忙参详参详。此番辽国派出使节前来我大宋,除了就之前那辽国南院大王出兵犯我代州之事做出解释之外,还欲与我朝重新签订条约,条约的内容让朕颇为心动。”

 随后他轻叹一声,接着继续说道:“不过这条约的前提就是要我大宋从辽国撤兵,所以朕才不得不发出急令,命爱卿撤兵,希望爱卿不要责怪朕才好。”

 “官家言重了,微臣能忝居如此高位,全凭官家的赏识与提携,既蒙官家下了旨意,微臣定当竭尽心力去执行,又怎敢有半分怨言呢?”武植回应道。

 “如此甚好。”赵佶微微点头。

 “不知爱卿可否知晓那辽国使节所提的内容?”

 “禀官家,在来皇宫的路上,韩大人、赵大人已同微臣讲过了。”

 “那爱卿对于辽国所提条约内容有何建议?”

 赵佶发问后,武植凝神沉思片刻,开口道:“官家,经此番微臣率领我大宋将士攻入辽国境内,发现如今的辽国将士战力已大不如其开国时期那般勇猛,往昔的雄威如今已大打折扣。”

 “且微臣听闻,辽国现今深陷内忧外患之境,其北面女真等部落纷纷反抗辽国的统治,致使辽国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全力应对南方之事。”

 “依微臣之见,此正是我大宋的良机,对于辽国所提条约,当慎之又慎,切不可轻易应许,以免错失对我大宋更为有利的局面。”

 听到武植之言,赵佶恍然大悟,微微点头说道:“哦,原来如此,朕此前还纳闷,这辽国怎会突然转变了态度。竟不仅免除了澶渊之盟所定下我朝需上供的经费,而且还反过来每年给我大宋十万两贡银。这般变化,着实蹊跷,如今听爱卿这么一说,倒是豁然开朗了。”

 这时,赵佶像是突然想起此事,转头向武植询问道:“对了,还不知爱卿率领大军打到了辽国何地呢?”

 只因武植此前率军攻入辽国之时,那辽国兵马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故而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行军速度极快,短短十几天的工夫,便接连攻克了辽国西京道的众多州府,径直抵达了西京大同府。

 就在武植刚要将战报传回朝廷之际,却先迎来了朝廷下达的撤军令。无奈之下,武植便没有把战报发回朝廷,也正因如此,朝中的赵佶以及众多大臣们,都对前方的战况不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