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波三折(第2页)
不过在宋徽宗赵佶看来,武植与蔡京、高俅等人不和,正合他意。如今武植在西北的权势日益加重,日后调回朝中,必定是朝中执宰重臣。倘若他与周围大臣和睦相处、团结一致,那恐怕就会成为下一个曾布了。
如今武植终究年轻,仕途较短,在朝中根基尚浅,欲与曾布、韩忠彦等抗衡,尚需加重权柄。好在武植争气,在征讨西夏时立下赫赫战功,这也让赵佶有了封赏他的理由。
“好了,蔡爱卿、高爱卿,”赵佶神色平静地开口,目光从蔡京和高俅身上缓缓扫过。
“武爱卿固然年轻,然其为大宋一举夺取五州之地,更令西夏甘愿臣服,这般显赫大功,若不予以重赏,日后朕如何激励大宋将士奋勇征战、保家卫国?朕意已决,尔等无需多言。”
言毕,赵佶略一扭头,视线移向文官队列左侧居首的宰相曾布,言道:“如今武爱卿仍在河东路,枢密使之职可待其回朝后再行授予。然其立下此等不世之功,在封赏一事上绝不可轻忽。不知诸位可有何建议?”
宰相曾布听闻此言,再次抱拳行礼道:“官家,武枢密如今已是紫金光禄大夫的文阶,可加封一级为特进。”
“武爱卿立下这般不世之功,仅将其文阶官职晋升一级,实难显朕之嘉奖诚意,亦恐寒了将士们的心,朕岂会如此小气?”
赵佶略一沉吟,旋即扭头对身旁侍奉的宦官说道:“拟旨,武爱卿功高盖世,朕决意重赏。其文阶官晋至特进,爵封秦国公,委以河东、秦凤、永兴军三路节度使之职,再加开府仪同三司之荣耀,如此恩赏,必能彰其功绩,亦显朕之用人唯贤、恩宠有加。”
殿下的众位大臣听闻赵佶对武植的封赏,心中皆暗自艳羡,却无人进言反对。
只因赵佶此次所封官职看似尊崇至极,实则皆为虚衔,并无多少实权,仅会提高武植的俸禄待遇,对朝堂权力格局并无实质影响,故而文武官员都选择了沉默。
赵佶自然清楚自己所封的都是虚职,他先授予这些职位,是为了让武植提高在朝中的威望,之后等其班师回朝,再授予实职差遣。
看到朝堂下的大臣们都没有反对的意思,赵佶微微颔首。“诸位爱卿,如今西夏已不再是我大宋的边疆隐患,需要担心的便是那辽国了,但有武爱卿坐镇河东,朕也能稍稍安心。”
朝会结束后,赵佶即刻派出前往河东太原府的使节,对武植及其麾下一众将校进行封赏。
朝廷刚委派使节去封赏武植及其麾下将校,未出京师几日,赵佶便收到了武植的奏报。
奏报称河东路安抚使邢恕违抗命令,对其恶语相向,还聚众兵丁意图反抗,监军童贯在处置此事时,失手将邢恕斩杀。
皇宫垂拱殿内,赵佶神色凝重,将武植的奏报递给殿下众臣,沉声道:“诸位爱卿,武植此番奏报事关重大,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蔡京、高俅相视一笑,蔡京率先出列,行礼后说道:“官家,邢恕有罪,自当由朝廷依典章处置。现被监军童贯失手斩杀,武植身兼河东、陕西两路宣抚使要职,却未能约束下属,罪责难辞。若不惩戒,朝堂纲纪何在?长此以往,武将皆不受控,朝廷权威将荡然无存,还望官家明察,严惩武植以正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