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 章 “韩刘”之辨(第2页)

 李珙闻武松所言,脸色渐复如常:自已好歹年长些,不过输了场比试罢了,怎能在个十多岁的后生面前这般垂头丧气?又非头遭尝败绩。想当年埋头习文,两度会试折戟,不也都咬牙挺过来了? 

 然后看向武松,开口说道:“那往后还望武松兄弟多多指教了。” 

 头名与第二名已然尘埃落定,紧接着,武学博士便将此次武试的前二十名名单递到了武直手上。 

 在兵法谋略考核处,武学博士已遴选出10篇上乘策论。他趋步至武植跟前,拱手禀道:“武大人,卑职已选出此次考核最出色的10篇策论,只是其中两篇优劣难分,卑职实难判定榜首归属,还望大人拨冗审阅。” 

 武植闻言,接过策论,翻看那两篇难分伯仲之作,果不其然,正是韩世忠与刘光世所写。 

 武植查阅之后,从这两篇兵法策论中洞悉了两人的用兵谋略。韩世忠有勇有谋,善于排兵布阵、主动出击,可充任攻城之将。而刘光世则谨小慎微,用兵偏向保守,适合作为守城之将。 

 比对这两篇策论,实在难分高低优劣。念及此处,武直侧身,对身旁武学博士吩咐道:“你速去把韩世忠与刘光世叫来,本官要当面考校考校他们。” 

 下方,众多武院学子听闻武直要当面考校刘光世和韩世忠,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望向高台,侧耳倾听。 

 片刻之后,韩世忠和刘光世在武学博士的引领下走向高台,来到武植身前。二人躬身行礼,向武植拜见。武植抬头观瞧,只见这两人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 

 其中韩世忠身材高大,肤色呈古铜色,壮硕的身形犹如自已的弟弟武松不相上下。而刘光世则身材较为矮小一些,面容白皙,眼中透露出谨慎持重之色。 

 “你们二人的策论,本官已然查阅,皆为上佳之作。但仅依据策论所写内容,着实难以判别优劣,所以本官才召你们前来,亲自考校一番。”武直说完,双目凝视着两人。 

 韩世忠和刘光世听闻武直之言,彼此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瞧出了一丝紧张与期待。随后二人齐声应道:“全凭大人吩咐。” 

 “好,你二人皆是国子街武业中的出类拔萃之辈,将来定然都会成为军中将领。那我便考考你们,将士按理应当服从命令,可为何孙子兵法中会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武直言罢,将目光投向两人。 

 两人听后,低头沉思了片刻。刘光世乃是将门之后,自幼便熟读兵书,因而对于《孙子兵法》并不陌生。而韩世忠却是平民出身,从小无人教导,全靠自已钻研。 

 刘光世上前一步,拱手向武直抱拳说道:禀武大人,学生认为,战争之道千变万化,兵法最讲究变化。将士身为朝廷的手足,服从固然必要,然而身处战场,切不可墨守成规。朝廷远在千里之外,难免对战场变化有所疏漏。将士需有独立决断之能,以取胜为要。不过,当兵如同做人,欲速则不达,不论战场变化何等艰难困苦,都务必依循法则行事。毕竟战争并非一人之事,而是关乎众人的生死、朝廷的兴亡,断不能让一人的意志左右整个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