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章 苏辙的认可
武植和武松两人闻言,赶忙恭敬地朝苏辙行了一礼。苏辙率先开口说道:“兄长刚到京城,便跟我提起他在路上收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弟子,今儿个终于见到本人了。”武植闻言,连忙躬身道:“苏伯父说笑了,弟子可当不得才华横溢这一说。如今整个大宋,谁不知道苏师和苏伯父才是大宋最具才华之人。”
“哈哈哈哈哈”,苏澈听闻,顿时开怀地哈哈一笑。对于武植所说的话语,他内心感到受用无比。虽说自已的才华不如兄长那么声名远扬,可在大宋文坛还是能够排得上号的。想到这里,他对武植的观感也不由得好了几分。
但想到兄长竟然能够收武植为弟子,想来这武植定是有些真才实学的。便萌生出考教一番的念头,随即便出声对武植说道:“你叫武植是吧。虽然兄长已经收你为弟子,可我作为兄长的胞弟,还是要考校考校你,不知你是否有胆量接受我的考校呢?”
武植听闻苏澈的话语,便知苏澈对自已的才学有所怀疑。他也思索片刻,随后便开口道:“既然伯父想考教小侄,那小侄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其实若放在武植刚穿越的时候,他肯定会担心苏澈的考校。但经过这段时间自已智力属性的加点,很多前世所学的知识内容都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回忆,而且因为智力的升高,武植对于这次的考教也并没有太大的担忧。
苏澈听到武植答应,看着武植,也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好,不愧是兄长的弟子,既然如此,那你便作一首诗词来形容一下你的老师吧”。
“让自已的学生作诗词来形容自已”,旁边的苏轼,听着自已弟弟的这番话,也顿时来了兴趣,他满心好奇,也想听一听武植会作一首怎样的诗词来形容自已。
而武植听到苏轼所要考校的内容,心中顿时乐开了花。“我虽然不会做,但我会抄啊。”对于有着前世记忆的武植来说,根据苏轼的人生经历来考量,最适合形容苏轼的诗词,莫过于明朝时期于谦所作的《石灰吟》了。
武植尽管早已想到了诗词,却还是装模作样地沉思了片刻,这才抬起头对着苏辙说道:“苏伯父,小侄已然做好了,您且听好。《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武植清了清嗓子,缓缓吟出这首诗,苏轼和苏辙听后,皆是一脸震惊,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苏轼抚掌大笑道:“妙哉妙哉!此诗真乃绝佳之作,竟将吾之志向与气节描绘得如此贴切。武植啊武植,你这才华着实令吾等惊叹。”苏辙也点头附和道:“此诗气势磅礴,寓意深远,武植贤侄,看来吾兄收你为弟子,实乃明智之举。”武植谦逊地说道:“苏师与苏伯父过奖了,小侄不过是想以此表达对苏师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