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章 苏轼的任命(第2页)

 苏辙听闻苏轼所言,也只好无奈作罢。不过他心中暗自思忖,有机会一定要见一见自已哥哥新收的弟子。之后,两兄弟又谈论了一番朝中近来发生的事情,这才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清晨,苏轼陪同苏辙一同前往北宋的皇宫。由于苏轼虽然有官阶,却无差遣在身,所以只能在殿外等候,待朝堂进行早朝。没过多久,只见一个太监朝着苏轼走来:“苏大人,皇帝陛下召见您,快随咱家前往拜见陛下。” 

 苏轼闻言,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袖,而后便跟着太监一同抵达了大殿。刚到殿门口,苏轼就发现朝中众位大臣皆尚未散去。瞧见他进来,众人神色不一,有的面露喜悦之色,有的则满脸厌恶之情。然而苏轼却浑然不惧,昂首挺胸径直朝着殿内走去。 

 走进殿内,苏轼便叩首行礼道:“臣苏轼拜见官家。”宋徽宗看着苏轼那满头的白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忍,赶忙说道:“爱卿免礼。”苏轼闻言,连忙顺势起身站起,而后抬头看向了宋徽宗。 

 苏轼对于这位宋徽宗,其实在还未见面的时候便颇有好感。只因若不是他那一道诏书将自已召回,恐怕自已此刻还在那苦寒之地辛苦当差、受苦受难呢。想到这里,苏轼不由得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位皇帝。只见宋徽宗面容俊朗非凡,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却又不失文雅之态,当真颇具帝王风范。 

 “苏爱卿久居大宋苦寒之地为朝廷效力,实乃忠勇有加,令人钦佩。但以爱卿满腹的惊世才华,长久留在地方任职,着实是大材小用。故而此次召回爱卿,朕便是希望爱卿能够将自身的才华挥出来,更好地为朝廷效力”。帝座上的宋徽宗目光温和地看着苏轼,缓缓开口说道。 

 苏轼闻言,对着帝座上的宋徽宗拱手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乃天经地义,这本就是臣的分内之事,万死不辞”。 

 宋徽宗微微点了点头,他对于苏轼的惊世才华向来是极为欣赏的,原本就打定主意要将其留在京城予以任用,只不过安排的是个相对闲散的职务。然而,只因昨晚偶然遇到武直两兄弟那件事,回宫之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再次更改了已经为苏轼规划好的职位。 

 “好了,朕想苏卿也很想知道自已的职位差遣吧。”宋微宗说完,便朝旁边站立着的太监看了一眼,身旁太监立刻会意,缓缓抽出一张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苏轼,才德俱佳,学识渊博如海深,其品行端正,为人方正大气。于教育之理、经史之学更是深有造诣,钻研颇精。朕以兴学育人为大政之根本所在,故而授予苏轼光禄大夫之衔。特任命苏轼出任国子监祭酒一职,掌管监内一应大小事务。望其能兢兢业业,恪守职责,弘扬我大宋圣学之光辉,精心培育贤良之才。为我大宋江山社稷谋长远之福泽,使我大宋文运昌盛,贤能辈出。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