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派遣苏联飞行员

听到朱则的回答,瓦西里瞪大了眼睛,他万万没想到,朱则竟然只要1-2架!

 不对,说是1到2架,其实也就是1架!

 突如其来的变化,大大出乎了瓦西里的预期,这让他在心里不由得重新评估,自己是否该向他继续推荐dC-3的苏联版本Пc-84,也就是后来的里-2运输机。

 苏联在拿到生产许可之后,现在正在改进,将其中一些零配件改成他们苏联的标准。更是将其中的部分零配件重新设计,以适应苏联国情。

 一架dC-3从美国的采购价是大约1.5万美元,由于苏联的成本更加低廉,相信出厂价格会更低。

 不过,他们苏联人的生产线毕竟还没有正式投产,要是仅仅为了朱则的一两架飞机订单就仓促投产的话,就有些不大划算了。

 而且关键的是,瓦西里他现在也并不清楚,他们苏联工程师对Пc-84运输机的改进完成了没有。

 对此,瓦西里想了想,说道:“朱先生,我想知道,在你的整个采购计划中,一共需要多少架飞机?我需要你的计划,这样才能向莫斯科汇报,然后给你准确的报价和交付计划。”

 对于瓦西里的问题,朱则想了想说道:“短时间内,我要1-2架,另外我希望可以在一个月之内交付。

 至于以后,我会组个机队起来,应该会再买上10-20架吧。只不过,这个时间我没有把握,因为我现在连1个飞行员都没有,我还得去找飞行员。”

 朱则这时候已经想到了航空运输的问题,作为后世人,他当然知道空运的时效优势有多大,只是他一时之间,还想不到上哪去找合适的飞行员。

 现在是战时,虽然中央航校培养的飞行员并不少,但是牺牲的速度非常快。空军自己都人员不足,又怎么可能放任学生们离开,转而去飞商业飞机。

 更何况,这个年代能上航校学习的,哪个学生的家里不是非富即贵?他们看得上自己出的那点工资?别开玩笑了!

 对面的瓦西里听了朱则的话,心情就像是过山车,欣喜又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