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超出预期(第2页)

像是到八十年代,北方农村养殖的鱼塘,也能有亩产四百斤往上的产量。

那些何雨柱就不管了,反正鱼塘在他手里出成绩了,并且这个公社的鱼塘,以后就算达不到四百斤,三百斤往上总归还可以的。

暖棚那些东西,都是现成的,不需要二次投资。

至于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其他公社,前期投资能不能达到现在这个规模,那就是教育口的事情了。

总归是亏不了就行。

教育口也不是傻子,他们计算成本,肯定就不会像何雨柱一样计算了。

就像是塘口一样,何雨柱这边是现成的。

也就需要挖几段引水渠。

但要是去别的地方养殖,那估计还是以水库以及天然湖泊作为载体。

那人家的期望,也不会那么高。

何雨柱能查资料,人家也会查资料。
教育口盯上这个事情,关键是这种助学模式,而不是具体产量。

侧重点完全不同。

“不亏了!”何雨柱站在边上松了口气。

“不光不亏哩,咱们挣大了。”老村长笑容相当爽朗,就跟在地上捡了钱一样。

“你们村子肯定挣了,就光那些淤泥,就能肥多少田省了多少肥料,光这个上面你们就不亏了。”拆台的是朱校长,他跟老村长也是熟人,并且学校就在村子地界上。

“不光这个哩,窑口那边问咱们采购一批鱼,给工人发福利。

不给票,三两往上的鲫鱼,我谈到三毛五,都是自家公社的厂子,给他们便宜点就便宜点吧。

乡里乡亲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老村长这个时候又放出了王炸。

估计也是盯着这边塘口的产量,也就产量高了,这才提出这个事情。

“供销社那边没什么意见吧”何雨柱担心的问道。

这就是老村长这个时候才说的原因。

这个年头,像是采购啥的,都是按照计划进行。

计划外采购也有,像是轧钢厂的小食堂所用食材,就基本上都是计划外采购。

说白了,也就是轧钢厂的小金库。

这算是目前职场上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