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第2页)
到这边半年,养了个猪,事情就解决了
这不是身后有大靠山是什么
小董就选择留了下来,按照他说的,在这边能学到很多东西,他希望能继续留在养猪场,能把这些流程摸熟啥的。
说法很漂亮,但小董私下找着何雨柱说的就是他父母现在都在部队上,也都在进行谈话。
也就是说小董算是被连累的,他父母问题一天不解决,他去哪都待不安稳。
还不如留在养猪场,至少有何雨柱护着他,他还能做点事。
像是那个生猪出栏标准,就是小董在收集了肉联厂关于猪肉的分级标准,并且询问了不少公社养猪场,粗略的制定出来的。
何雨柱害怕这个“出栏标准”有什么问题,也就是鲫鱼杂交的事情把他弄怕了。
他也害怕小董同志弄的这个东西是抄的谁的,所以暂时只在养猪场内部执行。
很多见识上的事情,跟现实当中完全就不搭嘎。
何雨柱就一直嫌弃养猪场的猪光吃不长肉,精心饲养,也就小两百斤的样子。
按照何雨柱的想法,说不定这次养猪事业就是他职业的滑铁卢了。
何雨柱已然做好了挨批,挨罚,然后退缩回去,继续搞电器研发。
他记忆中的那些生猪都是三四百斤,膘有三四指厚都不算肥。
谁知道按照那些有过走访的技术员说,现在本土的黑猪平均出栏标准就一百多斤。就是大白猪,现在出栏平均也不过180斤左右,上了两百斤的,已然是一等品了。
这玩意把何雨柱搞晕乎了。
何雨柱怀疑的猪,还真特么的都比自家养猪场的猪瘦。
,而附近半散养的一岁口猪也就一百六七八左右。
也就是在何雨柱的精细化管理之下,硬生生把平均值提高了三十斤到五十斤。
并且养殖时间更短,当然成本也不是那些半散养能比的。
这也就近几年粮食上面不是那么紧缺了,所以算得上功劳不小。
反正老李同志看到那些膘肥体壮的猪,是笑得眼睛都眯成缝了,按照老李的说法就是,何雨柱不愧是做厨子的。
这话让何雨柱听的懵逼,怎么听都觉得老李在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