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过不好的日子(第2页)

 

毕竟现在的易中海,在补车这一行算是新入行,生意比较少,每个月达不到十五块的最低月收入。

 

易家户口本上,毕竟是三个人嘛。

 

还有易中海的伤残,每个月吃药的开销

 

像是这些事,其实街道都会考虑。易家愿意自食其力,总好过街道对易家各种补贴要强。

 

易中海手里还是有些钱的,他认命后,也就把心思放到了这个修车摊上,

 

不论摊铺的搭建,还是家伙事的置办,都是了代价。

 

这个上面也要补充一点,像是家里一分钱拿不出来的人家,安排这种摊铺。

 

街道会帮忙置办一些东西,比如碎砖黄泥的给起个遮风挡雨的棚子,必用的家伙帮忙置办一些。

 

但那些东西,都是有成本的。

 

算是街道借给这户人家,以后挣钱了,是需要慢慢还的。

 

说这些,也就是点一句,那个时候,城市对底层老百姓的关心。

 

就像是后世很多影视剧里那些卖冰棒的,其实那个小推车,就基本上是街道借的。

 

当然,易中海有钱,而且那些钱都是干干净净能见光的,易中海自然就可以把他的修车铺搞得更正规一些。

 

三四个平方,靠着街道的一角,搭建了狭长的一间小铺子。

 

对街一扇铁门,外加可以往外撑开的窗户,恰好就是夫妻俩各自的生意。

 

像是田丫,就是坐在窗户面前,接一点缝补零活。

 
而易中海,是拖着一条残腿躺在门口那。

 

显得岁月静好,相当安逸。应该说易家的这个修车铺,在整个南锣鼓巷来说,排面都是高水准的。

 

比其他铺子的脏乱差,店里店外都是油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生意好一点,也是正常。

 

遭人嫉妒,也就难免了。

 

连雨水从那边路过两次,回家说闲话都是说道:“易中海那个铺子,还真有模有样的。

 

啧啧啧……”

 

这正是何家的晚饭后时间,也是何家的闲谈时刻,何雨柱跟他妹夫一人一杯热茶,端在手里,却是看着几个孩子在玩耍。

 

小任补充道:“那家伙是个聪明人,跑到轧钢厂,找了老同事,帮他置办了不少家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