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查证(第3页)
第二日,一行人便坐上骡车,带上三班衙役慢悠悠地去了慈县郊区的乡村。
慈县本地农作物主要是种植水稻,当地人也多吃大米。
但大米经过简单加工也分很多种,精米、糙米、米糠,普通老百姓多数都是把舀出来的精米卖给粮商,多换些钱,然后置换糙米吃,更苦的人家,吃米糠的也有。
所以这时候的人多数都饭量很大,因为缺乏油水,多吃才能顶饿。
除了稻米外,慈县地处乌塘湾南岸,土壤和气候条件都十分适宜种植棉花,产量高,品质好,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多多少少种一些,算是一种经济作物。
典史官在一旁细细介绍道。
本来这事儿应该由县丞来汇报,但自从余县丞被处决以后,张平安还没有提拔新的县丞上来。
县丞之位一直空置。
这位杨典史年龄四十有余了,在衙门里干了很多年,也是慈县本地人,精通庶务,张平安便让他暂时代管县丞的份内之职了。
也算是一个信号。
有这块肉在前面吊着,杨典史干起活儿来是不遗余力,在政务上也坚决拥护张平安,让张平安省了不少事儿。
说话间,众人便来到了田间。
里长提前接到消息,早已和村长带着村里的男丁们一起候在村口。
很多村民脚上还有未干的泥巴,一看就是临时被人从田里喊上来的。
见到张平安一行人来了之后,里长一边连忙催促众人行礼。
一边用蹩脚的官话拱手谄笑道:“各位大人,小老儿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张平安见此皱了皱眉,扭头问杨典史:“不是说了不要扰民,让里长带路就行了吗?”
杨典史连忙认错:“大人,是下官没安排好,下官知错!”
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还挺委屈,谁知道上面是不是面上一套心里一套,就他看来,当官的就没有不喜欢被人捧着的。
不过在衙门混了这么多年,杨典史很知道眉眼高低,这时候不用辩解,认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