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格局

 “如若是太上皇,臣或许会劝解一句,不要操之过急。”魏征得到了自己要的答案,神情舒缓的说道:“不过既然是陛下行事,臣就没有那么多的鼓励了。” 

 俗话说的好,虎子无犬父,尤其是在这个父亲的名字叫李二的情况下,就能知道这个虎子的能力如何了。 

 太上皇这么强的皇帝都能被陛下的仁德感动的退位让贤,况且其他的世家呢? 

 贞观初年,他们合力还能让刚刚即位的太上皇吃瘪,可随着太上皇御极的年限日久,诸多世家在太上皇的打压下,也没有往日嚣张的气焰了。 

 更别说即将步入弘化元年,己经名存实亡的五姓七望了,他们拿什么来反抗如此的皇帝。 

 即便是皇帝骑在他们头上...咳咳,他们都得给皇帝递纸。 

 而没有了实力雄厚的家族作为后台,这些官员就算是觉得朝廷他们过于苛刻了,那又能怎么样呢? 

 造反吗? 

 没有那个时局作为基础,他们上哪能够蛊惑那些因为改革分到利益的百姓去跟他们做杀头的买卖? 

 “三省合一以后,我会再建一个内阁,挑选朝中大员进入其中,协助内阁首辅处理政事。” 

 “这个内阁首辅,便是以后的宰相。” 

 不过这个内阁首辅的官位可没有宰相那么重,换一个内阁首辅,要比换宰相容易的多了。 

 “内阁之外还有一个外阁,凡是我大唐的百姓,只要是有对大唐做出卓出贡献的,无论是出身什么行业,都能入外阁,朝廷也会分出一些政事交予外阁去做。” 

 李承乾手上的动作也接近收尾了:“第一批入外阁的十二人名单,崔季舒己经拟定好了,多是匠人,剩下的便是商人、农户。” 

 “匠人、商人、农户...”魏征的眉头又皱起来了:“臣不是歧视他们,而是以他们的才学,能够胜任为国效力的重担吗?” 

 “而且这一十二人万一串通起来,岂不是又是压在普通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 

 “无妨,第一批是十二人,后面会扩建到一百二十人,乃至一千二百人。”李承乾笑道:“一十二人能够串通在一起,一千二百人便不可能串通一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