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盐税(第2页)

 等唐代第五琦实行榷盐法后,盐税都能高达成本的10倍,即在旧盐价上加上1000的盐税,使得每斗盐的售价达到110钱。 

 【第五琦, (公元729年-799年)唐朝理财家。字禹珪,】 

 这可都是他的政绩,要是能够收上来这笔盐税,以后民部的亏空可以大大弥补,甚至还能有所剩余。 

 “萧尚书,你挺有本事的,查盐查到我的头上来了?” 

 李承乾的声音在君臣二人的背后响起:“这国库到底是你萧家的,还是我们李家的。” 

 萧瑀放下手中账簿看了一眼李二,发现李二没有说话,他也就没有说话。 

 他只是耿直刚烈,又不是蠢。 

 而且东宫的商队其实已经交过税了,但正是因为交的税太多了,让他有些吃惊,这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尤其是今天看完账簿以后,他下意识的觉得盐税还是收的太少了。 

 与他有同一想法的还有李二,只不过李二更想将这笔钱纳入内帑。 

 这跟开采铜矿,铸的钱不一样,这是从市场上流通的钱币当中赚来的。 

 开采铜矿的铸造的钱多了不好,但是这种赚来的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李二很缺钱。 

 太极宫年久失修,有些地方都开始漏雨了,要不是被魏征看着还有国库确实空虚,他早就让人开始逐一修补了。 

 “高明,你年纪还小,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李二面容温和的看向李承乾:“听我的,这么多钱你把持不住,让我代你保管如何?” 

 “你糊弄小孩呢?” 

 李承乾面带讽刺的说道:“我这些可都是交了税的,让两成的利给朝廷,已经是给朝廷颜面了。” 

 “你的东宫一切的花销都是我出的,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李二为了钱财耐着性子说道:“高明,朝廷真的很不容易,你就多交一点吧。” 

 萧瑀在李二旁边恨不得替李承乾答应。 

 他这段时间在民部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要是能够格外的收上来这笔钱,过年过节的时候就能给这些人多发点过节费。 

 到时候怨气自然烟消云散了。 

 “不要东拉西扯了,说吧,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