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小酒馆大海航行靠航手
川味大刀烧白(第2页)
我们笑着婉拒了请客,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我们继续品尝着美味的菜肴,喝着老酒,感受着这份因美食而带来的温暖与美好,这小酒馆里的时光,也变得愈发令人难忘。
(续写)
江风卷着批判标语拍打在军舰铁甲上,小梅攥着发烫的船票突然冲向人群。她踩过满地碎报纸时,瞥见标题下那行褪色的小字:"南京长江大桥爆破指挥部就设在下关码头三号仓库"。
母亲突然挣脱人群扑到批判台前。她枯瘦的手指抠住父亲脚镣上的油纸包,从旗袍领口扯出半截银链子——链坠是个烧焦的船锚,和船票背面印的图案一模一样。"1949年4月23日..."母亲剧烈咳嗽着展开船票,票根处盖着"金陵警备司令部"的蓝色印章,"你们爹那天根本没去炸桥..."
父亲突然暴起撞翻工宣队员。他瘸着腿扑到船票前,沾满机油的拇指反复摩挲着日期栏。秀兰看见父亲后颈浮现出青黑色的弹孔疤痕,形状竟和船票防伪线上的齿轮印记完全吻合。
"都住手!"二车间主任举着扩音器冲过来,大皮鞋碾过散落的报纸。小梅突然发现主任的解放鞋底沾着暗红血渍——和父亲被剪断的指甲颜色一样。人群突然骚动起来,有人指着江面大喊:"快看!"
暮色中的湘江泛着血光。五艘巡逻艇正拉响汽笛逼近军舰,探照灯扫过之处,父亲留在甲板上的油渍竟组成个模糊的箭头符号。秀兰突然想起南京老宅的地板下,父亲也用机油画过类似的记号。
母亲突然掏出个铁皮饼干盒。盒盖弹开的瞬间,霉味混着硝烟味冲天而起——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枚铜纽扣,每枚都刻着"金陵警备"的字样。秀兰认出这是父亲当年军装上的扣子,其中一枚背面还留着弹孔。
"要过江!"父亲突然用焊枪割断脚镣。飞溅的火星点燃了批判标语,火苗顺着油污迅速蔓延。小梅把船票塞进鞋垫时,发现背面用隐形墨水写着"下关码头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