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笋烧罗氏虾(第2页)
这时,旁边那几个西装革履的人听着我们的话,也凑过来搭话:“听你们这么说,那时候的日子可真苦啊。不过看现在,想吃什么都有,变化真大。”曹姐笑着说:“是啊,时代在进步,现在的生活可比以前好太多啦。就像这小酒馆,以前哪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起劲,原本陌生的几个人,因为这回忆和美食拉近了距离。不知不觉曹姐和我都喝大了,天色渐晚,我们都带着满足的笑容,这一顿酒,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过去艰苦岁月的一次回味与感恩。 ,,,
这第三壶酒配的是老李的鲈鱼烧河虾,我夹起一块鲈鱼,那鱼肉鲜嫩得仿佛要从筷子上滑落,放入口中,细腻的口感在舌尖散开,带着淡淡的鲜甜。河虾则被炸得外壳酥脆,虾肉紧实饱满,咬下去“咔嚓”一声,别有一番风味。曹姐也吃得停不下来,一边吃一边感慨:“现在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啦,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食,现在随时都能吃到。”
正说着,酒馆里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一群年轻人进来庆祝生日。他们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其中一个年轻人看到我们桌上的鲈鱼烧河虾,眼睛一亮,也点了一份。没过多久,他们也对这道菜赞不绝口。
天色渐晚,我和曹姐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结了账,走出小酒馆。晚风轻轻拂过,带着夜晚独有的宁静。我和曹姐约定,下次有时间还要再来老李的小酒馆,品尝更多的美食。
苦难岁月
1969年,南京。
六岁的林建国坐在门槛上,看着远处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父亲昨天告诉他,他们全家都要搬到长沙去了,只有他和姐姐林秀兰、妹妹林小梅留下。
"为啥俺们要留下?"小梅哭着问。
"大人的事,小孩别问。"姐姐秀兰抹了抹眼泪。
第二天,父母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奶奶站在门口,冷冷地看着他们走远。
"哭什么?走了也好,少几张嘴吃饭。"奶奶的声音像冰一样冷。
爷爷在附近工厂值夜班,平时很少在家。家里只剩下奶奶、二伯一家和大姑小姑。从那天起,林家三姐弟就成了没人疼的野孩子。
"起来干活!"每天天还没亮,二伯母的尖嗓子就会响起。十岁的秀兰已经学会生火做饭,七岁的小梅扫地洗碗,而建国则负责挑水。
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归二伯一家。有一次,建国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