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曹髦的举动(第2页)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汉高祖刘邦趁着秦朝土崩瓦解的态势,倚仗一时的权术,单纯凭借智谋和武力来成就功业,他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大多违反了圣人的法度;作为儿子却多次使父亲刘太公和家小处于危险中,作为一国君主却将贤明的宰相萧何囚禁,作为父亲却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去世之后,律诗专权,若非周勃、陈平等贤臣,国家几乎灭亡。朕以为他如果和少康互换所处的时代,也许不能复兴大禹的功业。由此说来,应该以夏少康为高而认为刘邦位居其下。各位爱卿细细讨论一下。”
袁亮思索一番,立刻附和说道:“上古三代封邦建国,分裂国土来治国,到它们衰败的时候,没有土崩瓦解的态势,可以用道德怀柔天下,不能用武力征服天下。等到战国,弱肉强食,远离道德专凭智谋武力,所以秦衰颓时可以用武力争天下。这也是不同朝代因为局势的不同,应对方略也要因时而变。臣以为少康布施德行,是仁者中的英杰;高祖凭借武力,是智者中的豪杰。仁与智在具体行为的表现不同,两位君主自然大相径庭。《诗经》《书经》中述说大戊和武丁,都列于大雅;少康功绩美行超过了二宗,列在大雅是明确的。少康更优秀,应当像您说的那样。”
荀顗依然不是很赞同:“袁尚书之言,臣以为有失偏颇,少康虽然积累了仁德,但毕竟承蒙了大禹遗留下的恩泽和幸福,在内有虞、仍的援助,在外有靡、艾的帮助。寒浞邪恶,不对百姓施行德政,浇、豷没有亲近之人,百姓都抛弃了他们。因此少康以德为武器拥有了国家。至于说汉高祖,他从布衣百姓间兴起,率领一群毫不知名的乌合之众,来成就了帝王的功业。或许评定德行那么少康是更优秀的,但考核功绩那么臣以为汉高祖更胜一筹,毕竟凭借的本钱那么少康处境较易,比较时代那么汉高祖更难。”
曹髦笑了笑:“诸卿评论说少康凭借已有的本钱,高祖则从无到有进行创造,的确如此。但朕以为各位所不知道是,上古三代,凭借仁德勋业成事是那样艰难;秦项之际,凭借武力成就功业成就功业是那样容易。况且最上等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汉高祖功劳高,但比不上少康的盛德普照。况且仁者一定有勇气,诛杀暴君必须动用武力,少康武功的辉煌,难道一定不如汉高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