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心灵拼图(第2页)

林教授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与徐麟对视:“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童年创伤或许被他深埋心底,用一层又一层的伪装掩盖起来。而近几年,或许是某个导火索被点燃,让那些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如火山喷发般爆发,驱使他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找到这个导火索,以及他内心深处真正渴望与恐惧的东西。”

说罢,林教授拿起一支马克笔,在白板上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以主犯的童年为起点,将各个成长阶段的关键事件、人物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逐渐勾勒出一个复杂的心理脉络图。团队成员们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根据监控分析主犯的行为习惯,推测其性格特点;有的从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判断主犯作案时的心理状态。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初步的双重人格模型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主犯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温文尔雅、事业有成的精英形象,他善于社交,周旋于各个阶层之间,获取信任与资源;另一方面,在犯罪的黑暗世界里,他化身冷酷无情、手段残忍的恶魔,精心策划每一起案件,享受着与警方斗智斗勇的快感,仿佛在向这个曾经伤害过他的世界复仇。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模型,徐麟决定冒险一试。他通过技术手段,故意在一些主犯可能关注的渠道,泄露警方即将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的假消息,实则暗中观察主犯的反应。果不其然,监控显示,主犯在得知消息后,先是表现出一丝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反制措施。然而,在他以为无人察觉的细微瞬间,徐麟捕捉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恐惧与迷茫,那是隐藏在强势外表下,另一个脆弱人格的短暂显现。

这一发现让团队士气大振,却也让徐麟更加忧心忡忡。主犯的双重人格意味着他的行为更加难以预测,警方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触发不同人格的应对机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林教授看出了徐麟的担忧,拍了拍他的肩膀:“徐警官,不必过于焦虑。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切入他内心的路径。接下来,我们要利用他双重人格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打乱他的节奏,让他露出破绽。”

在林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制定了一套更为精细的心理战术。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主犯社交圈、商业往来的调查力度,从现实层面压缩他的生存空间,逼迫他内心的焦虑不断累积;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发布一些触动他童年创伤记忆的信息,试图唤醒他内心深处的良知,引发双重人格之间的内斗。

然而,计划实施的过程并不顺利。主犯似乎察觉到了警方的意图,开始频繁更换藏身地点,切断与外界的常规联系,让警方的追踪一度陷入僵局。更糟糕的是,他还利用双重人格的特点,故意留下一些真假难辨的线索,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