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小旗兵海凌
第335章 男人们的话题(第3页)
办农场是个出路,那些因伤退伍的残兵只有一点点的安置费,又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即使能回家,日子也是困顿。
很多人在重残之后都是不吃不喝,只为了不拖累家人,还能得一笔抚恤。
要是有这么个地方安置,那真是积大德的事儿,但操作起来太困难了。
首先就是得找大块儿的荒地,还有就是这些伤兵基本都不能干活儿了,那谁来种地养活他们呢?
所以郑连长的那个操作只能是个个例,而且就只针对这次跟着他从俄国回来的这几个人。
小范围的还能搞一搞,把家里人接过去了,劳动力的问题就解决了,还能照顾伤兵的生活。
大面积的推广,不可能!除了国家,谁都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刘俊生还是打算弄个小的,“带兵得有心腹,危急的时候得有人给你卖命,想让人家卖命,得先买下来。”
他是真的想要搞一个这个,这次跟着他过来的这个班就是他的亲兵,这次就打算安排他们。
什么时候他升官了,这个范围再扩大一点儿。
万一哪天失势了,也是一步退路。
那这个地方放在哪儿呢?
三个人在桌子上用酒杯、盘子摆了个简略的地图,指指点点的商量起来。
付宁坚决反对他把这个基地放在东北方向,说这一边儿将来不安定。
也确实是,在座的都能看出来,自从三省归属一人势力之后,野心已经摆出来了。
这次段祺瑞和徐树铮对上了曹锟、吴佩孚,东北的势力左右逢源,也把手伸向了热河和察哈尔。
不过是实力不够,没有坐稳。
假以时日,他必然卷土重来。
既然东边不行,那就试试西边。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刘俊生的手指划过那些杯盘碗盏,好像瞬间穿越了大半个锦绣河山。
最后他的手停在了五原、包头附近,“这里呢?”
付宁刚想点头,黄琛把手摁在了他们点着的杯子上。
“不着急,再等等!可能有个你认识的人最近要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