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要命的选择,萧瑀之死的真相(第一更)(第2页)
杨政道一愣,有些艰难,但还是沉沉的拱手道:“臣领旨。”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爱卿等孝期满后,调任太学博士吧,兼任弘文馆学士,专职在内书堂教书!”
“是!”杨政道惊讶的抬头,随即,他彻底明白了过来,松了口气,拱手道:“多谢陛下。”
李承乾看着杨政道,轻轻地敲着御案,然后开口问道:“爱卿应该听说过袁天罡,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杨政道沉默了下来。
良久。
良久之后,杨政道才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从未和袁天罡有过见面,只是偶尔听祖母提及此人,语气异常不屑,但似乎又和隋室紧密相关,身份很有些不同,祖母偶尔还提及到了尉迟家,其他的,臣便不清楚了。”
“原来如此。”李承乾琢磨着,抬头认真的道:“卿入内书堂后,要好好教导诸皇子,要体恤爱民,尤其要知道天下艰难。”
“喏!”杨政道对着丹陛之上的李承乾深深拱手,然后才躬身道:“臣告退。”
“嗯!”李承乾平静的点头,然后看着杨政道脚步有些沉重,但还算轻松的退出了大殿。……
“陛下,到最后的时候,他还是心些不甘啊!”长孙无忌从一侧的帷帐后站了出来。
看着杨政道的背影,长孙无忌眼神中带出一丝冷意。
“已经好许多了。”李承乾笑笑,道:“前隋灭国,便在于不恤国力,而若是追溯根本,便是杨广从一开始就行事太顺,目光又紧紧盯着上面的太子之位,以至于成功之后,放纵享乐,最后国破家亡。”
“所以,陛下让他进内书堂,便是要以他为教训,让太子和诸皇子了得天下艰难之事。”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对!”李承乾点点头,道:“他这人还是有点聪明的,朕之前让他选择的时候,他若是坚持要将萧后送到扬州和炀帝合葬,那么不得已之下,朕便只能送他去和炀帝一起合葬了。”
长孙无忌拱手赞同道:“若他依旧还眷恋前隋,那么他便也没有留在这世上的必要了。”
“朕也不知道做的是对是错。”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他若是将萧皇后送到扬州和杨广合葬,固然会让人想起他是杨广亲孙的身份,但一样会让人意识到,前隋已经灭了三十多年了,而大唐也已经传了三代了。”
“前隋灭亡多年,真正的百姓和世家,实际上没有多少眷恋,更别说二王三恪之后,前隋的正统在天下已经没了。”长孙无忌抬手,看向李承乾道:“但是陛下,还有吴王在,弘农杨氏还在蠢动,不就是因为有吴王在吗”
二王三恪,简单来说,是新朝为了宣告正统,宣告自己是正统继承先朝的法统,而对先朝后裔进行封赏的制度。
前朝天命已尽,新朝承继天命。
统领四方。
譬如大唐,高祖皇帝在武德元年,封隋恭帝杨侑为酅国公,允许其使用隋朝正朔、车旗服色;同时封北周宇文氏后裔为介国公,形成“二王后”。
先帝太宗皇帝,在贞观年间,以杨行基为杨侑嗣子,封酅国公,封宇文超为介国公,同时封北魏后裔为韩国公,形成三恪,前朝俱成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