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行军监察刘仁轨,密旨(第三更)(第2页)
不过相比于他,皇帝更加信任李靖和诸位军中将领。
他实际上就是表面监察去的,只有监察之权,没有处置之权。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你到了军前之后,每日两封奏报送到长安来。”
“喏!”刘仁轨肃然拱手。
“还有,你此番去军前,最主要是督促军中将士多用弩弓,少和吐蕃人近战厮杀。”李承乾的神色严肃起来。
大唐在后世之所以能够四海,很多人归结为战马长槊和陌刀,但实际上,到处都有的大唐弩弓,才是奠定一切的基础。
“喏!”刘仁轨再度躬身。
李承乾笑笑,说道:“不必那么严肃,若是见了卫国公,替朕问好。”
“是!”刘仁轨立刻拱手。
“最后,告诉兰州刺史杜凤举,他是兰鄯道行军总管,行事稳重些,不要冒进。”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你盯着点。”
“是!”刘仁轨心中顿时凛然,这算是皇帝唯一的密旨。
“好了,你去吧。”李承乾微微摆手。
“臣告退。”刘仁轨拱手,然后后退三步,这才转身朝着殿外而去。
看到刘仁轨走出殿中,李承乾这才轻轻的松了口气。
刘仁轨去西北,实际上,李承乾是让他熟悉军中运作的,最好是能够和李靖学上点什么。
在李承乾的眼里,现在和将来,能够在他这一朝,称得上军中帅才的,除了已经成名的李靖和李勣以外,接下来就是苏定方了。
然后苏定方之后,不是裴行俭和王方翼,是刘仁轨。
刘仁轨才真正是能独当一面的统帅。他的能力甚至还在苏定方之上。
将来,李勣和刘仁轨,李承乾要用在高句丽战场上,而裴行俭,苏定方和王方翼,要用在西北战场上。
替他稳定天下。
“陛下!”李义府从李承乾身后站了出来,有些好奇的拱手道:“陛下,若是看人问事,臣也是可以的。”
“呵呵呵!”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转身看向李义府,似笑非笑的说道:“李卿,朕用他,将来是要独当一面的,在朝中再升一升,朕就会将他调往地方历练,起码会历练十年,你若是愿意,朕也不反对。”
“臣自然也愿意为陛下效力。”李义府赶紧拱手,然后又补充道:“若是陛下觉得臣留在朝中好,那臣还是随在陛下身边,更能为陛下效力。”
李承乾笑着摆摆手,目光望向面前的整个长安城,然后看向西北方向,吐谷浑高原的所在。
……
湛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
刘仁轨跟随兰州刺史府录事参军,一起进入中堂之内。
一时间,殿中诸将,包括夏州刺史李德謇,左屯卫将军屈昉,左千牛卫中郎将席君买,左卫中郎将辛獠儿,右卫郎将薛万备,左千牛卫郎将段宝玄,还有兰州本地的长史,司马和其他官员军将,全都起身相迎。
熟悉李承乾的,其实都知道,在很久之前,李承乾就想将刘仁轨调入东宫。
那甚至是在八年之前。
刘仁轨从咸阳县丞调任新安县令,就是李承乾一手提拔的。
后来,李承乾要将刘仁轨调任太子舍人,是太上皇另有任用,才没有调入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