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逼皇帝下罪己诏(第一更)(第2页)

李世民的神色认真起来:“你打算怎么做”

“首先,诸王在十三岁出宫之前,不设侍读。”李承乾拱手,说道:“设内书房,由弘文馆诸学士前往授课,十三岁年满出宫之前,统一考核,成绩优异者,授上等,成绩中等者,授中等,成绩下等者,不授;出宫去国子监读书去吧,三年考核不成者,永不授官,府中不设长史司马。”

李承乾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诸王在十三岁之前,不给他们培养私人心腹的机会。

“出外任官,宗正寺每年考核诸王亲耕亲种亲浇亲收之事,王府长史司马等官,以两年为任期。”李承乾拱手,说道:“地方长史司马不在此列,以吏部考核为准。”

疏远诸王和属官之间的关系,削弱诸王的实力,让他们没有谋逆造反的力量。

“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诸王谋逆之事。”李承乾微微拱手,殿中群臣不由得目光闪烁。

诸王实力减弱,朝中百官,地方官员的实力就会增长。

历来诸王任职地方刺史,王府长史司马对对方施政影响极大,所以一般人,除非特殊,是不愿意到诸王所在的地方去任职的。

但是如果真的如同太子那样,那那些地方就不差了。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看着群臣的神色,开始思索起来这些事情。

诸王任职,实际上是半分封制,诸王拱卫皇权,是皇权稳定的一种方式。

秦始皇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虽然是整体的进步,但是却在实际上削弱了皇权。

这也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而秦朝宗室反抗力弱的原因。

之后,汉晋隋唐,南北朝十六国,全部都吸取了教训。

隋灭是另一回事。唐立国三十年,立国之初,大肆分封宗室,稳定天下。

然而在皇帝本人即位之初,已经对诸王的权力进行过一次限制。

如今李承乾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对诸王的权利进行限制,但这种改革的变化并不太大。

他真正限制的,是诸王对皇帝的权力发起冲击的可能。

拉大诸王和太子之间的实力差距,这样一来,诸王的野心,就会被狠狠的打压下去。

但是这样一来,还有一个人的权力,也受到了冲击……

“至于晋王之事。”李承乾说着,直接跪了下来,然后拱手:“晋王此番谋乱,虽大逆之罪,但儿臣身为长兄,未曾提前约束规劝,儿臣亦有罪过,故儿臣请以削减东宫十年用度,以求免其死罪,然后囚禁北苑,清除宗籍,残度余生。”

群臣愣了,太子在为晋王求情,而且不仅是担责,还实实在在的以东宫十年用度来求情,是真的在用心。

太子孝悌啊!

不少人心中不由得感慨。

然而没有看到,这个时候,御榻之上,皇帝的脸色微微有些阴沉。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跟着站了出来,跪倒叩首:“陛下,臣是晋王的亲舅,晋王谋乱,臣未曾提前教导诤建,臣亦有过,臣请辞司空之职,辞赵国公之爵,削十年俸禄,以求免其死罪。”

群臣看到这幅状况,也都明白,不仅是皇帝要保住晋王,太子和长孙无忌都要保住晋王。

群臣的目光轻轻地掠过孙伏伽,孙伏伽请斩晋王的原因,是怕后世效仿,如今太子已经开始着手堵后世效仿的路,孙伏伽请斩的理由便不成立了。